【詩人故事】巖上無心雲相逐

羅秀美 |2011.02.28
2812觀看次
字級

「巖上無心雲相逐」語出柳宗元〈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迴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詩人說道,夜晚時分,漁翁停宿在西山(今湖南零陵湘江);待清晨醒來時,漁翁汲取清澈的湘江水,以楚竹為柴點火做飯。日出後,繚繞的煙霧漸漸消散了,但反而未見任何人影;只聽得搖櫓的聲音迴蕩在青山綠水間。回身一望,原來漁翁早已將漁舟行至天際中流了,遠處山頭只見白雲無心地相互追逐著。

唐代永貞年間,詩人柳宗元(773-819)參與王叔文政治集團的改革。改革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這是他一生最黯淡的歲月,也是文學史上閃亮的一頁。永州僻處湘南一隅,司馬且是閒差;在不得過問吏治的百無聊賴中,柳宗元選擇寄情山水,以遣愁懷。因此,他在永州時期完成了許多秀異的作品,這首〈漁翁〉便是其中的一首佳作。

〈漁翁〉可說是〈江雪〉的姐妹作。「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以簡短的詩句引領讀者進入一幅幽靜的畫面裡,在漫天鋪地的雪白大地上,萬籟無聲,清冷至極。獨有一漁翁端坐其間獨自垂釣,不為外境所動。詩中漁翁的超然物外,正是柳宗元的化身。

詩首二句寫出了夜宿與曉炊的美好情境。「汲清湘」以「燃楚竹」升火燒飯,以忙碌於日常生活,可見柳宗元豁達之境。但日出後,風煙俱淨,卻「不見人」,未免引人好奇。忽然「欸乃一聲」,正透露了漁翁正在青山綠水間的訊息。此類峰迴路轉的造境,確乎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的妙趣。但最後,當讀者正要好好一睹漁翁的神采之際,他卻又飄然遠去;回看天際時,只見「無心」舒展的白雲似乎正尾隨著漁舟而去呢。此境正如陶淵明「雲無心而出岫」(〈歸去來辭〉)般的曠達與超脫,且餘韻悠長。

因此,「迴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雖有孤獨無依之現實,但有青山綠水相伴,反而更見沖淡清遠的佳美意境,予人無窮回味的餘地。〈漁翁〉這首設色淡雅且境曠意遠的詩篇,遂從此不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