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賜梅vs.黃怡聞 單親與單身之戀

李碧華  |2011.02.27
2755觀看次
字級

真愛來自於核心信念,是夢幻的、浪漫的、醉人的、甜蜜的,令人生死相許的…,含有極多面向,醉人的背後一定惱人,隨著甜蜜而來的,也有心酸,伴著夢幻,將牽引更多的現實…認清這一點,就不會在婚姻中失去自己。
本周起,受訪的神仙眷侶讓我們瞭解,什麼是永恆真愛。


信仰相同,氣質相近,對於愛情的真諦,更有不悔的追尋。

黃怡聞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有型」,他穿著休閒式西裝,抹點恰如其分的髮油,把髮尾抓得稍稍翹起來,不酷,是極有親和力的型男。和他極為登對的彭賜梅長髮披肩,在小學當老師,因為早婚,大女兒已念高三,她說話帶點客家口音,軟軟的,顯示性情裡的溫柔。

和教友訂下盟約

若以世俗觀點來看,兩人外型、職業各方面的條件算「門當戶對」,差就只差在,男未婚單身,女卻是已生有二女的單親媽媽,更何況在娶進彭賜梅之前,黃怡聞的前任女友也長他七歲,身邊帶有一女,「其實只是巧合……。」愛情本是一種緣分,自己沒故意要這樣配對,他解釋得單純,但母親未必完全聽得進去。

單身與單親,一字之差,卻差出親情的考驗,可以想像,黃家二老對即將進門的兒媳婦反對得多激烈。即便彭賜梅和兩個女兒和黃媽媽在教會本是舊識,一起做禮拜,一起唱詩歌,小女兒還最得黃奶奶疼愛,但是,要組成家庭,就另當別論。命運弄人,兒子和單親教友訂下終身盟約,傳統觀念冒出來阻擋,不接受就是不接受,情緒一爆發,索性連教會都不再踏進一步。

對一個事母極孝的人來講,親情與愛情的抉擇太難了,黃怡聞只能和妻子一起禱告,透過信仰,希望獲得母親的原諒與接納。

傳統觀念無法改變

「我向上帝尋求方法,設定一個時間,希望得到母親的祝福,」天真討喜的小女兒居中斡旋了一段時間後,黃媽媽終於稍稍勉強的答應參加婚禮,沒想到,婚禮當天,一人飾演兩角的黃怡聞居然以司儀的身分,「白目又兩光的」向現場賓客宣布:自己娶了單親媽媽…,MY GOD!此語一出,黃媽媽當場勃然大怒,覺得參加婚禮的所有親朋好友投向自己的,都是異樣的眼光。

老人家感到十分不愉快,對婚姻無法改變的傳統觀念在婚禮過後有增無減,即便婚後第二年,彭賜梅即為黃家傳宗接代,生下胖小子,黃媽媽一肚子的氣並未半點消減,她在請安的電話裡對黃怡聞說,「別以為你生了兒子就了不起……」

「婚後第二年過年,我們一家五口回家吃團圓飯,」黃怡聞百感交集的說,四處鞭炮響起,年節的歡慶讓五個人都沾上喜氣,但是,那一晚,只喝了一碗湯,那碗湯叫「閉門羹」,媽媽把家反鎖,不開門,就是不開門。

拉近兩代的距離

「我和妻子持續每天禱告,希望老人家快點氣消,上帝給我們一條明路。」彭賜梅以媳婦的身分用電話定時向婆婆問好,「回應再冷淡也不氣餒,始終和顏悅色。」終於,媽媽和他倆一起領受上帝的旨意,把心門和家門同時打開,祖孫三代大和解,如今,反而是黃媽媽天天打電話催他們帶胖小子回家,奶奶實在想孫子耶!

圓圓的眼睛,見人就笑得可愛,小弟是全家的寶貝,兩個姊姊搶著抱,一聽弟弟哭,功課也顧不得做。女兒長大,新生兒的適時降生是一種陪伴,彭賜梅希望他快樂健康長大就心滿意足,但是,黃怡聞卻衷心期待兒子未來能成為宣教師。

彭賜梅說,黃怡聞是個稱職的繼父,在家被沒大沒小的被暱稱為「鬍子」,他從不介意。有一天,他加班到半夜回家,念高三的大女兒在等門,說要找他「聊聊」。哦,原來是情竇初開有煩惱,並無血緣關係的父女在廊下一說一聽,蹲下身子,爸爸傾聽了一個小女生顫抖心情,蹲著和訴說者同樣的高度,拉近兩代的距離:「孩子願意跟我分享心事,讓我們有機會影響他,哈里路亞,感謝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