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小秋首次上佛光山時,到普賢殿點燈祈福。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遲小秋在台灣的友人黃醒醒指出,遲小秋的舞台表現早已獲得專家、同行、戲迷的一致讚賞,可是舞台下,這位國家一級演員的名角沒有架子,在團員心中,她就是親切和善的「遲團」、「秋姊」,她並沒有因為這些讚賞、虛名而高高在上,迷失自我。
已經演了幾百場《鎖麟囊》的遲小秋,對於主角薛湘靈的台詞、舞台動作、情緒轉折的拿捏,都算是很到位,可是二○○八年十月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的演出,許多人透過大型螢幕,看到薛湘靈臉上有個「不算小」的櫻桃小嘴,以及有點「歪」的臉型,護主心切的戲迷,紛紛提醒遲小秋。
黃醒醒強調,也許一般人會不開心,可是當遲小秋聽到戲迷意見後,不但虛心接受,還會「從善如流」,隨時調整演出的細節,盡可能讓每次演出都是「趨近完美」。
「遲小秋的善良與貼心,讓我覺得很溫暖。」《申報》孫社長夫人感動的說,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的隔天一早,她就接到遲小秋的關心電話,「《申報》報導過的兩岸無數名角,只有遲小秋是頭一位,在第一時間表達關心問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