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一號糧倉 登錄為歷史建築

郭士榛 |2011.02.25
329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很少人知道台北市區內還有一座日治時期興建的第一座糧倉,且隱身在市中心的精華地段微風廣場附近。台北市文資審查會日前通過登錄「一號糧倉」為歷史建築。

管理糧倉四十五年的省政府糧食局台北中崙倉庫管理員姚木森表示,日治時期日本人為防範台北橋遭轟炸時,台北人恐有斷炊之虞,而在台北市的中心點興建糧倉備糧。糧倉鐵大門還清晰可見當年美軍轟炸時的掃射彈孔。「一號糧倉」戰後仍持續使用,直到五年前才退役。

興建於一九四六年,占地七百平方公尺(約二百坪)的松山區「一號糧倉」,登錄理由為二次大戰末期至光復初期臺灣糧食局公布之「統制倉」類型建物,其特色為檜木桁架,牆壁為多層牆體,有防濕、隔熱之效。此類型之建築物,全台倖存者不多,台北市更僅存此棟,且建物屋況良好,更值得保存。對於穀物倉庫之設計而言,整座倉庫充分考量通風、防潮,維持常溫之功能,是設計優良之作品。

坐落在松山區八德路二段三四六巷三弄二號的「一號糧倉」,房地所有權人為中華民國,房地管理人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由於糧倉已達使用年限,依國有財產相關規定應報廢拆除,移還國產局處理。民眾得知後,透過台北市申訴系統及行政院文建會電子信箱向文化局反映,希望能保存這座深具時代意義的糧倉。

文化局在接獲民眾提報後,立即啟動糧倉之文化資產價值鑑定作業,於九十九年八月組成專案小組進行文資價值鑑定會勘,初步認定其具文資保存價值,並依程序提送台北市文資大委員會審議,日前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