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甲仙訊】莫拉克風災發生至今過了一年半,許多在外縣市工作或者居住在杉林區永久屋的小林村民,每個周末都會到被滅村的遺址上探視沉睡土中的親人;儘管沒有墳沒有墓,但處處可見用木條排成的十字架,上面灑著白色花瓣;或者道教儀式的燒金紙與燒香祭拜香束,都是在世者緬懷已故家人的痕跡,寂靜的遺址,其實並不孤寂。
「還是會想家啊,想要上去看看爸爸媽媽!」家中有十多人在小林遺址泥中沉睡的村民邦龍景,因為思念親人,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回到遺址看看,他也在小林僅存的「太子宮」附近,撒下向日葵種子。
小林村民周忠德也常回到遺址「探視」往生的親人,他說,每到周末,都能在遺址上發現在世者祭祀的痕跡,例如有人在上面撒滿白色花瓣的木條十字架、插在泥地上燒盡的香束等,這些東西,代表著在世者無限的追思和緬懷。
小林村民劉清秀表示,有些人怕觸景傷情,事發後不想、也不敢再回到這片土地;但也有人每周都回到舊小林回憶往生的家人。
她指出,有些人只能站在上頭的路旁布幕俯瞰,無力往下走;有些會走到遺址上,以僅存的太子宮為座標中心,盡可能的定位出「家」的座標,以他們信仰的宗教,在「家」的位置祭拜、放上鮮花等緬懷。
劉清秀認為,無論是親自回到小林遺址,或是在外地默默放在心裡憑弔,大家懷念已逝親人和家園的心都是一樣的,對家人的愛不曾忘記。
不再傷痛
二○○九年八月八日莫拉克颱風襲台,小林村有三百九十八人遭活埋,倖存村民事發後一周回到遺址招魂,哭聲此起彼落,存著一絲希望,期盼奇蹟發生。圖/本報資料照片
小林村倖存者以各種方式憑弔親人和家園,白色鮮花與十字架,在變成砂石堆的小林村遺址上,不是哀傷的標誌,而是對親人的愛。圖/陽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