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景氣復甦,餐旅業、超商求才若渴,而且就業市場熱呼呼,線上求職者暴增十倍,每人有兩個工作機會。
去年失業率為歷年次高,經濟環境不佳是最大原因,如今企業搶人,工作機會增加,應可降低失業率,是好現象,但以我女兒的經驗,可是個人的因素使得這種復甦跡象打折扣。
我質疑工作機會增加現象,恐怕仍有不少人沒工作,為什麼?在職場擔任人事主管的女兒說,她們的客戶大部分是外國人,所以公司要會英語對話的人才,結果應徵的年輕人,不是英語能力欠佳,就是錄取了,還在試用期就不幹了,理由是工作太繁雜太辛苦,或不喜歡輪班。
會告知原因的還算好,有的忽然不告而別,公司去電後,才支支吾吾說出原因,反正,都是嫌工作太累,因而公司好多職缺找不到人,孩子很著急。
另外,農曆年前飯店、餐飲業活動特多,業者希望能有人願意做part time,一小時一百五十元,很不錯嘛,但有許多年輕人多不願做,說要去玩。
現在還有飛特族,工作半年一年,存了一些錢,就到國外遊學,錢花完了再工作,然後又去free,如此循環所以永遠是職場新手。
不知道這幾種年輕人到底多不多,如果下一代工作態度大都是如此不積極,而且欠缺實力,我想那就不是沒工作、沒機會,而是自己沒有抓住機會,這可不是好事。
崔來萍(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