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青代女性提供佛門短期進修的機會,學習佛陀時代勝鬘夫人「十弘誓願」的悲智願行,並體驗晨鐘暮鼓佛門清淨生活的「佛光山勝鬘書院」,於一九九四年創立,至今已開辦二十五期。勝鬘書院以「我們的教室在世界」為理念,參訪世界各地,藉著遊學,走出自己生命寬闊的格局。
元月二十三日,勝鬘書院在福慧家園共修會舉行座談會,由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慈容法師引言:「佛光山不只是座寺廟,也是所學校。」並表示:「佛光山沒有遺棄一人,不分年齡、程度,都有合適的課程可以就讀。」
慈容法師引言後,分別由南台別院住持妙勤法師、妙紀法師帶領與談人,和大家分享在「世界教室」的見聞與收穫。
設立源自女強人的改變
「勝鬘書院的設立,來自一位女強人的改變。」妙勤法師說明勝鬘設立的緣由。一位成長於美國,天天為事業奔忙的女強人,某個深夜時分,見到屋內有一男子進出,然而門窗緊閉,男子如何能隨意進出?為解開困惑,她來到西來寺。
法師對她說明六道輪迴的道理,她才明白還有其他空間的眾生存在,從此開始學佛,在佛法中找到生命的答案與方向,領悟到人生不是只有事業,生命的真理更值得追求。她將這樣的體悟告訴大師,大師認為,應該為現代女性拓展學習空間,充實心靈生活,於是創辦勝鬘書院。
在生命困頓處遇到勝鬘
學員進入勝鬘各有不同因緣。在普門中學服務的妙濟法師,出家前因為母親往生而深陷哀傷之中,唯有拜懺,內心始得平靜,為了深入佛法,因而走入勝鬘行列,之後因緣成熟,披剃出家。
葉美←師姑歷經撕心裂肺的喪偶之痛,偶然在國際佛光會的講座上,見到勝鬘招生簡章,於是成為勝鬘的一員。
就讀佛光山叢林學院的有寧法師,原本自認是公司的棟梁,非常熱愛工作,卻意外失業,於是報名勝鬘書院。
二十五期勝鬘學員陳嘉欣,則是突然發現自己對工作的熱情消失,為了尋找「生存的意義」來到勝鬘書院。
各種點滴心頭的因緣,讓學員在勝鬘書院相逢,開啟一段美麗的交會。
與世界一同成長的參學
海外參學是勝鬘書院的一大特色。妙勤法師介紹歐洲參學的種種,包含認識當地文化、景點參訪、禪淨共修、出坡等。
佛光山福利監院室李芳到中國參學,當地義工發起的菩提心,深深觸動她的情懷;基隆中正國小教師陳碧好曾到印度參學,一路追尋佛陀腳步,讓她深受感動。學員王宥諼則手舞足蹈地分享在澳洲的特殊見聞。
「在海外受到許多佛光人的協助,深刻體會《法華經》裡常不輕菩薩所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曾任勝鬘書院導師的妙紀法師說:「每一位和我們有因緣相遇的,都可能是我們生命的導師。」
海外參訪除了讀「世界」這部大書,也讀「人」這門深邃的學問。
提升生命境界活出價值
勝鬘書院學員完成一期的參學,深受佛法的薰習與感動,都會思考:「我能為佛教做些什麼?我能為眾生做些什麼?如何活出自己的價值?」
大師曾將人生的價值比做石頭,放在什麼地方,就是什麼價值。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就有多少價值。走過參學之路的勝鬘學員,對自己生命的價值有了新思維:妙濟法師及有寧法師選擇出家的路;葉美←以師姑身分奉獻佛教;陳嘉欣決定就讀澳洲南天大學應用佛學系碩士班,讓將來弘法之路更寬廣;屏東唐榮國小教師李美照除將所學帶入教室,讓教學更順暢,也發心在佛光緣美術館擔任義工,和大眾結善緣。
勝鬘學員雖然選擇的路不同,卻同樣在佛道前進,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