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 遙想王母

黃光男 |2011.01.29
1174觀看次
字級

抵達烏魯木齊了。新疆朋友的熱情猶如七月炎夏,歡迎會中戲曲民歌聽之動容,尤其以台灣民歌為壓軸音樂時,使一群台灣文化教育工作者起立鼓掌十幾秒鐘。啊!新疆,新疆豈只是名詞激盪,而是多情多元多風光。我們將飽嘗夢裡千尋的風嘯馬嘶人喝的現場。

這條大馬路兩旁榆樹成蔭,與相隔三米外的石岩粗沙截然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但看得出來逐漸栽樹圍地的措施正在擴大,新建的公寓住宅也隨著市區的發展矗立在艷陽下(現在是夏季,平均溫度36℃以上),有種說不上來人與天爭地的不安!包括大馬路,據說是一條舊河道改變所形成的街道。

今天的行程將趕往天池參觀。想到它是西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並且在這裡傳道封神,又有一個小天池是洗腳用的水塘,充滿神秘與故事的景點,該是個令人期待的遊覽勝地。

百鳥祥集神風過

已在控制的山區入口,仍然可以看到「原住民」的蒙古包,在清溪潺潺榆林百姿幽靜地方居住,空氣流動,百鳥祥集,加上牧羊上山坡的風光,誰願意擠進大都市的人情緊張呢?我是這樣想,自己雖然心嚮往之,然人之所以在煩囂都市過活,必有它存在的道理。此情此境說說風涼話罷了。因為在大地如廁,在山坡築屋的生活,並不是俗人可以習慣的。

到達海拔二千公尺的山巒,親炙青水藍天白雪的天池,一股沁人清涼,塵埃盡棄的感受湧上。友人說可以大口大口呼吸了,果然友人以上氣接不了下氣的動作,誇張地與這個千古傳說,大自然傑作的天池互動說:「西王母娘娘,這裡果真天上人間!」

美極了,沒有過多的人工干擾靜默在神跡故事中。想像中國人信仰的人文意涵,豈有不令人感動的道理。西王母娘娘偕九天玄女,一股神風飛過!

吐魯番燦光不息

早年略讀中華文化與西域諸國的關係,深感此地神秘國度的特殊環境,是個值得再三探訪的地方。尤其是受到西遊記小說的影響,將古絲綢之路,或秦漢時代與西域國家爭戰的描述,使自己陷入一種似真還幻的故事情節。

對於現場考證或實地參訪,總是隔山萬里,恍如夢境。但還存在的一知半解,總希望能親自看看個究竟。

趕往吐魯番探究,在這個世界級火熱盆地,人類活動、文化傳承熊熊燦光至今不息。必然有其特殊之處。

一泓濁水滋萬物

沿著已很現代化的高速公路馳往,清早不覺溫度炙人,看到砂石滿目童山濯濯,突陷山脊有如全身彎曲不正的背脊綿延著,沒有樹木的地方就沒有順眼的景色,而山溪一泓濁水,經過的地方便有人們生活的聚落,古今皆然。

沿途上看到達板城古鎮,遺留土牆殘瓦(已遷移新的市鎮),但一曲膾炙人口〈達板城姑娘〉曲音繞耳際。緊接著是新疆鹽湖與淡水溪塘相隔咫尺,確是大西北製鹽、製造化妝品的重鎮,過去只知道西北地方有鹽田,有浮流乃是人類生活所依持,現在親眼目睹的感應,有種感受是「天無絕人之路」,每個地方的生存條件,都在人為的判斷應用著。

古道車行風瀟瀟

鹽湖四周綿延數公里也是西北最大的風力發電工程正在興建,排列有序如玩具的風車組具,數千隻萬隻集合在一起,煞是壯觀。據說這是因應全球暖化之時必要的措施,而這荒地有這種條件,車轔轔風瀟瀟的崎嶔古道時代到現代的生存發展,人類擇地而存,或選地為鄰!必然是有可依存的條件。

一路炎熱,戈壁石岩凹凸路程搖晃,終於來到坎井兒博物館。此時天熱近45℃,走出車外,一股如火舌衝上的燒熱,叫人不知如何抵擋。這是吐魯番的歡迎儀式嗎

?使人難以適應。當然躲進坎井兒地道看看,一千多年前古人如何鑿地引水,以天山高到此城低的水系,既不受太陽晒乾,又能順利獲得水源,是項因地制宜偉大美妙的水利工程。

高溫酷寒生存難

當我們抵達火焰山時,地表的溫度是73℃,陣陣熱風吹襲身上,幾乎被蒸熟的皮層難以形容如何抵擋難過,二隻耳朵像立即被燒熟一樣,只能在屋外急跑攝影光禿禿又帶點青紫色的山嶺,這項火山塵灰高溫的景象,真不知當年寫西遊記的吳承恩先生是否也到此一遊,才寫得出生動的鐵扇公主,擁有珍貴的芭蕉扇,作為心理補償將火舌消除。整個參觀一望無際崢嶸岩壁且百草不生的山景,經年曝露在高溫與極冷(零下20℃)地方,如何能有在這裡生存的條件呢?

包括人類與動植物的繁殖?就在不遠的綠洲,我帶著懷疑的心緒進城,這地方有水有人有產物,說這是歷史上西域三十六個之一的高宛國呢?還是安西都督府的所在地?總之人們世居在此,當有特別適應能力。

交趾古國誠心訪

我將尋著歷史的根跡再前往探究。是交趾古城,二三○○年前的神祕國度留有面積雖然不大,但鑿開的住家與公墓,或佛塔與生活歷歷在前,看來是個避暑熱與躲酷寒的建築體,可了解古人建城的理由與技術。雖然高溫融化膠鞋的恐怖,確能體悟物換星移,人情不再的滄桑,幽幽古今情,心緒晃晃動。

北疆南疆風情異

昨天在火爐似地戈壁沙漠趕路,雖然在車上可避炙熱,但放眼無際荒野頓感住此地的人事如何生活呢?很想了解他們為何甘之如飴住此地與遊客話家常,卻不用陽傘或躲進陰涼處,他們說不上,只覺得先人來此,理由是這裡直接簡單的對話,與擁有的天然資源,於願足矣。這樣的認命,印證了台灣「一枝草一點露」的諺語相契。

今晨趕往北疆的南山旅遊區。友人介紹此處是國際標準冬季滑雪場地,是新疆另個精華觀光點。果然相見如江南逢春,在七月北疆竟然出現了碧草如茵涼風習習的山嶺,被覆蓋蓊蓊鬱鬱的森林,以及已整理好了的西式西段景觀。沒有塵沙飛舞,只有駿馬孩童在奔馳,而那展翅老鷹尾隨掠過,好個清涼有勁的世界。

難以置信的是新疆究竟還有多少驚奇,在同一時空展現不同的風姿。

先人經營功勞在

所知有限,常因要知的太多。農產、宗教、文化、商業都集中在烏魯木齊。這裡原名意涵是「美麗的牧草原」,從原始到科技,老城發展在改變的社會需要上,人情傳遞在廣大的包容間,說南山、吐魯番兩個截然不同的自然風貌,卻同屬天山山系有豐富水源的供養,才造成烏城如此風貌,一片欣欣然活力。

正如回程時,看到維吾爾歷史博物館的展出品,文物、風俗與不腐的人體,仍然著裝在歷史源遠流長的藝術造詣上。沒有能量發揮,那能有瑰麗的衣飾裹身?那些「美女」「英雄」們的妝扮,栩栩如生話當時,加上數千年重現的人文教化與應用的器皿,都來自新疆自然環境提供優良條件。

也想起左宗棠、林則徐被尊崇的事業,因為新疆人不會忘記他們曾在此立下汗馬功勞,從他們蠟像被置放的位置看出新疆人的用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