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華城市北京往西北遠行的滋味,這是平生第一次經歷,儘管在中學裡已熟讀史地,當看見乾枯如鳳梨般模樣的崎嶇山嶺,連綿在一望無際的黃土坡時,交錯礫石的岩嶺在七月天尚看不到一絲綠意,不禁思索當地住民是如何過活在這荒黃不毛之地。
儘管先前也參訪過山西土塹,但對於甘肅最具象徵的黃土所積澱的文明,則另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歷史感受。如今歲月已遠、豪情不在,但是當下的凜冽氣氛猶漫湧在風切石開的環境,叫人不把它與歷史連結是很困難的。
黃河百折姿容美
層層山巒間飄散的薄雲清霧,有一水如衣帶被日照反射在眼前,是黃河百折的姿容。想起大禹治水,應是在這山岩中鑿壁開渠,再經過百年千年萬年的流程暢通大地脈動,滋養人間繁衍。
趁著熹微晨光,靜默地走近黃河水岸,以手探測水溫,看看她是否千年不變地維持在大地的需要上;也觸摸一下黃沙質量的多寡,更想知道七月的葵花是如何開得這般美麗?當然也得了解天氣,是否會有過於炎熱的溫度使人迷惘。
蘭州幽香入夢來
繼而來到黃河第一鐵橋,這座橫跨南北河道一百餘公尺、百多年前由德國工程師設計的現代技術造橋,是蘭州的現代化值得紀念的開端。看橋下湍急的黃色河道,儼然悠悠歲月,物換星移,多少英雄好漢付之流水,在這橋上橋下沉浮。
第三個行程是甘肅博物館的參訪。俄軍館長說它是世界百座人類學博物館之一,也是大陸十大博物館;印證時,我們見識到「馬踏飛燕」的雄姿,不論這是否汗血馬,軍威凌凌地擺在眼前就是座難得的文物遺珍。由博物館學的運用而言,甘肅居於中原文化與外族文化交融的地位,收藏豐富,物件精美,是個令人羨慕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