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一百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昨天登場,不少考生在第一天第一節的國文科就遇到「難題」,內容不只是近五年學測中難度最高,作文題目「學校和學生的關係」,引言採用大法官會議第六百八十四號解釋與台大校長李嗣涔回應的寫作模式,創下學測國文作文首度納入大法官釋憲文的先例。
台北市國文輔導團教師指出,今年考題很具批判性,對擅長理性思考與邏輯良好的考生來說較有利。
台北市景美女中國文教師陳嘉英說,今年考題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思考題比例增加,像是選擇題第十四題就從「極短篇」出發,以了解考生是否能透過對文章的主旨,掌握理解其文學特色與概念。這次還出現「類比歸納」題型,考生得仔細分析比較後,才能歸納題目重點、正確答題。
台北市國文教師輔導團表示,今年國文科題目取材多樣化,涵蓋散文、詩歌、古典詩詞、小說、生活應用等不同類別,有助於測驗出考生是否具備多元語文能力。在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上則接近一比一、古典與現代兼具。
令人耳目一新的題型,則是作文考題從新聞時事出發、首次納入大法官釋憲文的引導寫作方式,題目以大法官會議第六百八十四號解釋與台大校長李嗣涔回應說法為引言,要考生針對大法官解釋與校長說法,結合自己在學校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以「學校和學生的關係」為題撰文。這種偏重議論的作文寫作也讓部分考生覺得「不易下筆」。
陳嘉英表示,作文題目由於屬議論題型,寫作時須結合邏輯思考能力,對於平日較少碰觸這類題型的考生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好發揮。整體來看,今年國文考科出題相當具批判性,不少題目雖然看起來平易近人,但考生若無法理解題目背後要表達的意涵,就會影響答案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