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顧自己,給父母的時間少,父母給的,顯然有所不足,調查中發現,父母陪伴的時間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也逐漸減少。 台北市兒童及少年福利科長陳淑娟說,現代家長忙於生計,間接剝奪陪伴子女的時間,造成親子關係疏離。她也建議家長利用假期,多陪孩子聊天,規畫出遊計畫時,不妨也聽聽孩子的建議,多點傾聽、少點嘮叨。
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黃迺毓分析,親子縱然相處夠長,多半只是「在一起」,卻沒有深度的互動。將近五成的孩子在安親班時間超過兩小時,很多時間拿來看電視,父母跟孩子講話的時間很少,使得孩子的大腦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如果把父母分開計算,三成九的父親覺得和小孩相處時間不夠,比例遠高於母親;和孩子聊天談心的頻率、每天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比例,父親的表現都不如母親。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有超過五成選媽媽,只有一成八選擇爸爸。
小朋友覺得爸爸媽媽最關心身體健康和安全,以及課業升學。但是他們最希望和爸爸媽媽分享的是:心情和情緒,最希望爸爸媽媽幫忙解決的問題,還是「課業升學」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