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的時間有多久?」
「很久了,從二十幾歲就開始。」
「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
「有次去打靶,班長要我當指導員,我在靶場教單兵操作,當晚就覺得耳朵不舒服,頭暈暈的,之後就開始耳鳴。」
這是耳鳴門診經常出現的對話,打靶只是其中一例。許多病患在年輕時常出入舞廳跳舞,或工作環境有機械噪音,嚴重者當場就有耳鳴現象,較輕微者在當時可能無任何感覺,但在十年、二十年後可能慢慢出現耳鳴。
噪音會傷害聽力,導致耳鳴,但一般人總是在被動或主動的情況下暴露於噪音中,且不知要保護自身聽力。軍隊或警察的訓練也無此常識,負責的主管從未要求受訓者,在打靶或射擊練習時保護耳朵。
隨著iPod的流行,MP3隨身聽風行全球,幾乎是人手一機。英國研究人員指出,青少年長時間以耳機聆聽音量過大音樂,可能導致他們較上一代提早三十年失聰。這項調查發現,十六歲至三十六歲的英國人,有百分之十四每周聆聽隨身聽二十八小時,其中超過三成受訪者,已出現耳鳴症狀。
今年一項調查報告也指出,超過半數常聽iPod與MP3的高中生,有聽力受損的症狀,由於情況嚴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於二月十五日宣布,將針對隨身聽的耳機,是否增加聽力受損機率進行更多研究。
判斷所處的環境中是否噪音過大,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若你與旁人交談沒有問題,那這樣的環境應不會傷害聽力;反之,若你要扯開喉嚨大聲吼叫,才能讓別人聽清楚說話內容,就須小心。
隨身聽的使用也是如此,使用隨身聽時,每次勿超過六十分鐘,耳機音量勿超過六十五分貝。若旁人聽得到耳機內的響聲,或你聽不到有人叫你的聲音時,就代表音量過大。
噪音導致耳鳴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如何教育民眾避開噪音環境,或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保護耳朵,是一重要課題。只有從教育中告訴學子,或藉由媒體的宣導,讓社會大眾知道影響聽力健康的有害因子,才是最正確的途徑。
(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