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逾百分之十,創下二十一年新高,可是一般民眾薪資卻未增加,甚至反降,普遍對景氣「無感」。有鑑於此,政府考慮為公務員加薪,希望發揮點火效應,帶動民間加薪潮,讓「無感」變成「有感」。公務員加薪,若真能帶動民間加薪潮,人人舉雙手贊成;但在稅收短徵情況下,政府要先幫公務員加薪,應先向做為頭家的人民報告,這筆龐大的經費究竟誰來埋單。
日前馬總統與吳揆不約而同呼籲企業界大老闆為員工加薪,讓社會底層民眾能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另方面政府正在評估為公務員加薪。考試院院長關中即指出,公務員已五年未調薪,十年來只調薪一次,今年是調薪的好時機,可以刺激消費,對台灣經濟有幫助。
許多去年獲利好的企業,不待公務員加薪,已準備為員工加薪。以全國獲利最高的企業台積電為例,無論本薪、獎金、分紅均優於同業;去年已為員工加薪百分之十五,預估今年還會進一步調薪。去年從房仲、汽車、航空到金融等行業,因為獲利大好,紛紛傳出加薪與擴大徵才的好消息,調薪幅度從百分之三至八不等。至於去年虧本的企業,今年必須更加努力做出成績,即使公務員加了薪,這些虧本的民間企業也無力為員工加薪。因此,公務員調薪是否一定帶動民間調薪,變數很多,不能得到肯定的預期。
馬總統、吳揆主動釋出政府正在評估為公務員加薪的消息,對於數十萬公務員而言,當然是好消息,畢竟已有五年未調薪了。然而,政府要為公務員加薪,總要先編列預算。先看看去年稅收情形,依財政部統計,九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稅收比預算數短徵五○六億元,達成率為百分之九十五點五。在稅收短徵且政府債務達到歷史新高之際,不知中央政府為公務員加薪的預算從何來?在財政拮据情形下舉債為公務員加薪,必然增加一般納稅人的負擔,對那多數無薪可加的中低收入者豈非雪上加霜。
財政自足率偏低的地方政府,年關將近,許多縣市政府的財政捉襟見肘,薪水、年終獎金都快發不出來了。在吳揆指示下,主計處特別協助地方政府調度新台幣七一八億元,要讓所有公務員,從總統到清潔隊員,都能在同一天領到薪水,可以過一個好年,這般情況更不具備加薪的條件。
政府希望藉由公務員加薪帶動民間企業加薪潮,立意雖值得肯定,但實務上卻難達到點火效果,因為個別企業的獲利情況不同。其次,民間企業為員工加薪,未必就能讓社會底層民眾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果實,因為許多弱勢族群可能還處於失業或打零工的狀態,加薪對他們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要讓社會底層民眾分享經濟成長果實,馬政府應有更積極的改革手段。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如果政府要舉債為公務員加薪,如此對於那些未獲加薪的老百姓而言,豈不有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