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自然科中的地球科學強調環境問題,課本基本觀念常結合時事。有高中地科老師表示,課本是學測前最重要的複習重點;地科補教老師則指出,哥本哈根會議、今年的冰島火山噴發、台灣的甲仙大地震等相關問題,都可能是出題重點,日全食和颱風、土石流的成因及結果也是常考題。
松山高中地科老師翁雪琴表示,學測地球科學以課本為重心,建議考生再看過一次基礎地科課本,再做考古題,要習慣學測靈活的出題方式。
翁雪琴說,傳統地科的板塊運動、地震、颱風、天文等主題,都是出題重點;歷年學測出題狀況雖有變動,但是分配還蠻平均的,每個主題都有出過考題。因此,她認為,課本是最重要的複習重點,建議同學考前把課本再看過一次,並弄懂過去小考、月考的考卷,最後再做學測考古題。
她指出,學測考題靈活,同學可以在最後幾天看考古題,熟悉學測題型和出題方式。而地球科學考題常結合環境問題,全球暖化議題、二○○九年的莫拉克颱風、二○一○年的海地地震,都是可能出現的時事。
地科補教老師張含淳說,根據過去出題經驗,地震考題絕對是大熱門。他建議,除了最基本的地震規模、地震強度的概念外,斷層與地震型態的關聯、全球地震帶的分布也要確實了解;這些都是學測考題偏愛的方向。
他提醒,對照九十九年學測題組中曾出現過地殼能量的累積與釋放題型,未來學測針對地震成因、影響等觀念,可能考得更深入。包含測站與震央距離的計算、地震波的波速、災害應變等,考生要注意。
颱風、土石流也是重要考題。張含淳說,許多颱風的性質,包括風向、氣壓、颱風眼,及各種颱風與大氣環境的互動,例如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颱風過境後的西南氣流等,都是重點。而去年國道三號的基隆走山事件震撼全台,他建議,準備地質與氣象災害考題時,應著重了解災害成因,以及如何防災。
另外,全球暖化也是地球科學的熱門焦點。他說,要注意常見的溫室氣體,並了解各種空氣汙染,包括臭氧層破洞和酸雨。張含淳說,除了溫室效應造成的氣溫變化,考生也需了解,以地球的長遠歷史來看,全球均溫變化已上下震盪數次。現今氣溫的變化相對較微小,但仍足以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生存。
而在日、月、地三者運行的軌道關係中,日食和月食現象也常入題。張含淳說,地球科學試題中,以天文最令人頭痛,提醒考生應徹底了解三者軌道關係,不應死背。(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