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新竹一名三歲幼兒,因心雜音及血氧濃度偏低,經檢查確認是「法洛氏四重症」,醫師提醒家長,幼兒出現心雜音不可大意,一旦發生意外,後果堪慮,最好徹底檢查確定原因。
署立新竹醫院小兒科醫師傅俊閔說,這名三歲幼兒家長求診時說,孩子小時候因心雜音看過多次醫師,醫師建議適當處理,但未放心上,最近又到醫院檢查,經心臟超音波確認是法洛氏四重症,建議孩子開刀矯正。
傅俊閔表示,小朋友健檢時偶會出現心雜音,這是血流通過心臟構造振動產生,不全是異常;有時心臟構造正常的小朋友,在發燒或激烈運動後,也可能產生功能性心雜音;心雜音中,不乏導因於心臟構造異常,「這位小朋友即為一例」。
他說,法洛氏四重症是最常見的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包含四種心臟構造異常: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跨行、右心室出口狹窄、右心室肥大。
臨床上可能表現不同程度的發紺和心雜音,多數小朋友出生後會因發紺或心雜音被診斷出來,也有小朋友沒明顯發紺,但長大後,可能在哭鬧躁動時,因右心室出口狹窄導致缺氧,發紺變嚴重,危及生命;他說,長時間發紺,對小朋友也有不良影響。
傅俊閔說,確診後可先追蹤,若血氧濃度穩定,一歲左右可做完全矯正手術,若血氧濃度不穩,可先考慮藥物治療或做分流手術,一歲後再做完全矯正。
他說,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會有心雜音,也可能合併臨床表徵,部分須盡早手術治療或心導管治療,有些追蹤評估即可,孩子在門診時被告知有心雜音,就應轉到小兒心臟科確診,做適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