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觀念養生?意思是說,養生不該只是一些行為或是習慣,它必須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的觀念,有正確的觀念才會有正確的行為。人們因追求健康才想養生,但健康是一種目標嗎?還是一種獎賞?成就感?當然不是!想要健康還不都是因為怕生病、怕痛苦、怕死亡。
仔細想想,大多數人都是健健康康出生的,何以長大之後會變成不健康呢?除了意外事故或是不可抗力的傳染病之外,不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作息不正常,因為亂吃食物、環境汙染等等。
有人說「養生」就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做到養生就能健康長壽,這句話的確是簡明又有道理。人會生病,第一是因為不懂自己的體質,吃錯食物才生病;第二就是明知故犯。
舉個例子,明知吃冰會讓過敏體質復發,會經痛、會氣喘、會肥胖,但多數人就是克制不了想吃冰的欲望。又例如,明知喝咖啡會心悸,會導致血管硬化,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但就是無法抗拒咖啡的香味,每天不喝上一杯,好像整天都無精打采。吃喝下肚之後,心理雖然滿足了,身體卻遭殃了。
其實仔細想想,這些東西並非我們人體所需,它們是「想要」而不是「需要」。任何的「想要」都是一個欲望,而欲望是最傷身心的東西。佛家說,人因欲望而苦,沒有欲望就不會感受到痛苦。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去對欲望的執著。
我認為「養生」就是「修行」,「修行」就是「養生」。以「身」的修行為例,為了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必須去面對自己的體質,接受不愛吃卻對我們有幫助的食物,並且拒絕喜歡吃卻會傷害健康的食物。
另外一種「心」的修行,則是改變、突破自己原有的個性和思維。例如個性急躁者,必須訓練自己變得平和冷靜;個性抑鬱悲觀者,就必須學習轉念的工夫,如此才能扭轉自己的先天體質,預防及阻絕情緒疾病的發生。
這些觀念聽起來似乎跟養生沒有直接關係,它甚至不是個方法,但就如本文開頭所言,這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正確觀念。先有正確觀念才會有正確的行為,而那些正確的行為,就是養生的具體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