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於毒的定義,就是所有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會妨礙正常生命功能及生命運作的物質,就稱為「毒」。我們一般最常聽到的「毒」,不外乎食物中的毒(例如鴨肉毒、芒果毒、荔枝毒)、清熱解毒的毒,或是水毒等。這些對人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各有其成因,但總而言之就是在人體中形成一股破壞、阻礙、耗損正常生命能的惡勢力。
例如食物毒,其實食物也沒什麼毒不毒的,既然被人類稱為食物就表示沒問題了,又怎麼會有毒?
是因為食物中富含各種營養物質,其中某些特定物質可能有些人的體質並不適合吃,一吃就會過敏;或是含量太高,如果吃過量身體無法消化、代謝,導致身體不適。像是芒果、荔枝、鴨肉這些常常被認為有毒的食物,其實都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這些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吃的人,普通人吃了沒事,脾濕的人一吃就痰瘀過敏。
再來談談水毒。我們人體中的水分占整體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正常情況下水分必須負起運輸養分、調節、新陳代謝等各項任務。
所以這些水分是具有生命能量的,它能推動人體各項功能的正常運作。如果某些部位的水分失去了生命能量,它就變成一灘沒用的死水。
人體也一樣,把各處經絡及血管看成河川,器官及組織看成湖泊,如果出現痰瘀(淤積),久而久之各器官組織也會沉積毒素而產生病變。例如瘀在血管就會產生心血管疾病,像是血管硬化、心肌梗塞、腦梗塞型的中風等
;如果瘀在各部位的組織就會在該部位產生結節硬塊,也就是形成了腫瘤。
人體之所以會產生這些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脾胃失調導致體內濕氣阻塞積滯,或許是天生就是脾濕體質,也可能是因為食物不合個人吃,所謂「脾濕生痰,痰生瘀,瘀生毒,毒生瘤」,也就是說一旦形成脾濕,可能就有罹患腫瘤的危機。
不管中、西醫界都一致認為想遠離癌症侵襲,唯有排毒一途,再者就是增強免疫功能。
想遠離「痰瘀→毒→腫瘤」三部曲的話,記得一定要把後天之本││「脾」顧好。只要脾好,其他四臟六腑都會很健康,就算是先天體質上的弱臟,也可以靠後天的補益來改善。不管是任何疾病,只要把後天之本培養好,人體自然有它的抗衡機制,再配合適當的用藥及運動,就有機會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