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第三十屆文化獎得主張照堂表示,得獎讓他有點感慨,也有點感動。自一九五九年開始拍照至今已半個世紀,張照堂深為台灣攝影界擔憂,他呼籲政府成立攝影博物館,保存歷史照片。
張照堂認為,若能把報社或攝影家的作品全都彙集、整合成一個博物館,方便尋找歷史照片,對現在的攝影師,也有展現的舞台。
張照堂的第一台相機是拿爸爸送給哥哥考上大學的一二○雙眼相機,他表示,早年使用的並不是數位相機,必需隨身攜帶底片,常因沒帶相機或底片,而錯過許多很有畫面的照片。不過,像是生離死別、悲傷、殘酷的畫面,讓張照堂不忍心按下快門。
拍照很費時間,主要為找到那片刻的氛圍,因此張照堂經常為等待一個協調的景物,耗上半天時間,他認為,一張照片要能呈現現在、過去、未來三種感覺,他說 :「要活在當下才能拍出不同族群的生活樣貌,但又要能讓人從照片中看到歷史的過去、並且能想像未來。」
拍照半世紀,但張照堂表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是拍紀錄片,所以從不認為自己是「攝影師」,對年輕人想從事攝影工作,他說,若是將攝影當成興趣,比較不會有倦怠感,若要當成一輩子的工作較難,需要很大的堅持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