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常」字,是固有、恆久、凡庸、普通的意思,我們在語句上,常常用經常、日常、時常、平常、往常、通常、照常、尋常、正常、非常等句,其實這個字在古代還作為度量衡的數字,「八尺為一尋,兩尋為一常」,可見一「常」是十六尺。
杜甫的名句:「酒債尋常到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其中「尋常」既有通常的意思,也有數字的含義,正好和下句「七十」的數目相對仗,真是天衣無縫,「非比尋常」。
用「常」字形容狀態,就是固有的姿態和形態,適用的範圍甚廣,對宇宙間持恆的萬象,都可稱為常態,如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至於人際關係也有既定的法則,社會組織也有持恆的律例,家庭成員也有不變的身分,這些都是常態,如果亂了常態,那就是反常、異常、不正常。
我們只以家庭的組成分子來說,自古就訂有「五倫」、「五常」的規則,藉以恆久維持家族成員的關係,保持常態,不能混雜錯置,否則就是亂倫、反常。
常說中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實在一點都不為過,根據《書‧舜典》中就載有「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常之道,就是仁、義、禮、智、信。《漢書
‧董仲舒傳》亦說到:「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飾也。」
家庭中能做到這五常,生活有規律、作息有定時、尊賢敬老、撫幼恤孤、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就是常態,五常之中有一常沒有做到,就是反常。
五常和五倫是一體的兩面,社會的組合結構,是以「五倫」為主軸: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此五倫要能保持常態,則必須以家庭中的「五常」為基礎,兩者如同一座高樓建築,基礎堅固,高樓就穩當結實,不虞崩塌,如果根基不牢,那高樓也就岌岌可危,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實。
因此,要想整個國家社會的運作在常態中進步,首先要使家庭「五常」的狀態保持正常,然後「五倫」自然也隨之正常。先儒陳白沙有鑑及此,特地撰寫〈五倫箴〉一首,極有見地,值得推介:
一倫君臣:為君學堯舜,為臣學伊周:君過臣必諫,臣諫君必從;日必親臨朝,共臣攝國政;當絕諛佞臣,切直忠言聽。
二倫父子:子孝父心寬,斯言誠為確;不患父不慈,子賢親自樂;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大舜日夔夔,瞽瞍亦允諾。
三倫夫婦:夫以義為良,婦以順為正;和睦禎祥來,乖戾災禍應,舉案必齊眉,如賓互相敬,牝雞一鳴晨,三綱何由正?
四倫兄弟:兄必愛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纖毫利,便傷骨肉情;周公賦棠棣,田氏哭紫荊;連枝本同氣,讒言切勿聽。
五倫朋友:損友退而遠,益友近而親;結交擇德義,豈論富與貧?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甜似蜜,轉眼如敵人。
佛教也強調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必要維持「常」的「態」,如以佛教的五戒配五常,星雲大師如是說到:「不殺生曰仁,不偷盜曰義,不邪淫曰禮,不妄語曰信,不吸毒曰智。佛教徒受持五戒,會有無盡的利益。例如,不殺生而保護眾生,自然能獲得健康長壽;不偷盜而布施喜捨,自然能發財而享富貴;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節,自然家庭和諧美滿;不妄語而讚歎他人,自然能獲善名美譽;不吸毒飲酒,自然身體健康,智慧清明。」故知守持五戒如「常」道,就能平安幸福。
如果人人都能照這「常態」待人接物,立身處世,那麼一切人際關係都會在正常的軌道中運作,既不會有←格,也不會有衝突,社會上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花邊八卦新聞、姦殺擄掠事件發生,那就是在常態中各安其位,各盡其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