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在元旦文告中期許未來百年,中華民國要成為全球創新中心,有學者表示,台灣的創新能力仍不足,必須在科技經濟潮流領先,經濟才能有長遠發展的動力,但指出,貧富不均、經濟結構轉型等老問題,必須切實改善。
學者所言極是,就媒體報導的兩件事,改善貧富差距實在是馬政府的當務之急。
民國九十九年台股收在全年最高點,總市值增加二點四八兆元,媒體報導,平均每名股民賺三十二萬元,較前年賺的一○九萬元少;雖然較前年減少很多,但每名股民賺三十二萬元,仍讓人羨慕極了,沒錢買股票的「國民」,或小額投資的「小股民」,那能享受股市成長的果實?而股市成長立基經濟成長,只有少數人能嘗到甜美果實。
另一個報導是,百分之十八優惠存款「恢復原狀」了,最近很多符合資格的退休公教人員,接到銓敘部通知,指二○○六年被「砍」掉的優存額度,從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起「復活」了,許多人搶著「回存」。
優惠存款當年被民進黨政府砍掉,確實有程序等瑕疵,如今恢復算是遲來的正義,但看在一般百姓及現今年輕公務員眼中,除了羨慕,恐怕更多的是嘆息、辛酸。
目前一年期定存年息平均僅百分之一點二,與優惠存款有天壤之別,讓為數眾多的中下層勞工怨嘆極了,產生相對剝奪感,況且領月退俸的公教人員也屬經濟中下階層,竟也出現貧富差距擴大現象。
因為即使是國小教師退休,由於優惠存款,每月可能仍有五、六萬元月退俸,而經建部會日前公布平均薪資有四點五萬元,就被批評說是高估了,銓敘部雖表示,「相對來說,部分高官大吏反而在這次修法後,優存額度下降」,但相對每月五、六萬元的月退俸,勞工的相對剝奪感恐怕會更深,政府不能不重視。
股民賺錢很好,優惠存款照顧低薪退休公務員也很好,政府要加強創新能力,成為經濟發展動力更好,但歡欣民國百年之際,卻有愈來愈多的相對剝奪感,恐將會腐蝕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必須立即改善。
堂納(台北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