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高中建國中學日前傳出學生跳樓不幸事件,其實,明星高中已多次發生類似事件,每年總會有學生輕則罹患憂鬱症或染上毒癮,重則自殺。
從心理學觀點來看,應該是青春期加上適應不良導致。不少青少年會出現偏差行為,就是因生活適應不良,而多數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可能會選擇發洩(打架、霸凌、虐待動物等),而個性敏感,或從小背負眾人期待的乖巧、資優學生,很可能因性格無法為了轉移焦慮,而去攻擊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但內心的焦慮又無法紓解,只好選擇攻擊自己。
也就是說,走上自殺之路的青少年,特別是資優生,多半是性格沉穩內斂,或內向害羞,有教養而乖巧的學生,他們可能因青春期的課業或人際關係的焦慮,而染上憂鬱症(或有憂鬱傾向),卻因害怕同儕嘲笑,加上家人可能無法理解,也不知該向誰求救,如果又讀了尼采、沙特那些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的作品,還未成熟的心靈無法承受黑暗力量衝擊,而走上絕路或自殘。
輔導或師長多關懷學生,雖可減少類似不幸事件,但在考試制度及學校、家長精英觀念壓力下,明星高中學生背負著不但要考上大學,而且要考上明星大學科系的壓力,如果青春期開始的性格發展,就出現偏差,大人又沒有留意,同儕無法幫助發洩焦慮,反而成為焦慮的來源時,類似悲劇只會繼續發生。
加上校園霸凌事件不斷,教育單位應該思考檢視,比起免試升學、減少學生課業壓力,提升學生的挫折忍耐度和品格教育,是否為更重要且更亟須落實的教育目標?
只要智育主導教育一天,群育、輔導與品格教育全只是裝飾品,類似資優生自殺或校園霸凌,恐難有杜絕的一天。
大任(台北市/社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