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崛起 為人際溝通型帶來新變革

呂立翔 |2010.12.31
878觀看次
字級

以Facebook(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為題的傳記式電影《社群網戰》,揭露當紅社群網站的發跡過程,也彰顯臉書在網路世代中的重要性。

祖克柏將臉書定義為,人們透過此工具分享資訊、文章、照片或社交活動,達成聯繫朋友目的。在運用這個網路社群工具時,可藉由虛擬的網路介面,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大規模的真實聯繫,而臉書的影響力跟價值,也隨著連線朋友人數愈多水漲船高。

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擁有臉書帳號,如果把臉書會員數比擬成一個國家的人口數,則臉書是世界第三大國,人口數僅次於中國跟印度,這樣的快速成長僅在短短六年之間發生。

普遍認為臉書首創的「即時狀態更新」功能,是造就臉書使用者快速成長的重要關鍵。網路社會學家表示,「即時狀態更新」符合了「資訊迴圈」的概念,亦即在臉書上的人際網絡中,朋友的訊息更新會即時傳遞到彼此頁面上,不需要到別人的網頁,只要在自己的網頁上,就可以看到這些動態訊息更新。這種訊息不斷送出與反饋的循環機制,即形成了資訊迴圈,也增加了該社群工具的網站黏性。

然而,人們是否因為這樣新型態網路社群工具的出現,而改變了人們在真實生活中的社群規則?BBC製作探討網路世代社會現象的記錄片《天羅地網大革命》,片中訪問牛津大學靈長類權威─羅賓鄧巴教授(Robin Dunbar)。鄧巴教授在1992年發展出一套公式,可以預測靈長類在該社交群體中,所能建立緊密聯繫者的上限。該公式在不斷的驗證之後,所得出的結果可信度非常高,因此該數值被稱做為「鄧巴數」(Dunbar's number)。

此公式當然也可套用在屬於靈長類的人類身上,計算出來的數值是150左右。這數值表示人類在實體社會中,自然社交所能夠建構人際網絡數目的上限。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林秀幸老師表示,人數規模對社群的互動絕對有影響,超過此數字的人際網絡,無法僅靠人與人間互動產生的互信基礎來運作,需要透過嚴格的規則,法律以及強制性規範來維持穩定性和凝聚力。而此數字的確在人類社群的各個角落被印證,例如在一萬多年前新石器時代農業聚落的平均人數,1086年英格蘭村落的平均居民數,甚或在軍隊之中。

臉書是否改變了這個規則?答案是否定的。根據統計,臉書上的平均好友數為130人,低於鄧巴數的150人,顯然在網路科技構成的社交網絡中,仍舊符合實體社會中的自然法則。臉書內部的社會學家在分析後甚至表示,臉書上每天互動的好友數出乎意料的少,通常只有約五至六名。

為驗證臉書使用者好友清單的重要性,在2009年,知名連鎖速食業者漢堡王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臉書上設立一個網頁,只要使用者刪掉臉書上的十個朋友,就可以獲得一個華堡,不到兩周,就有23萬3千多名好友被刪除,似乎應證在社群網絡中,每個人好友清單中都存在一部分可有可無人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