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念佛意義
修持念佛三昧時,於進入定境時,見到佛相好光明,此時應該從法義上去思維佛的福德智慧,而非執著所見的相;若是取著於色相,容易著魔,而導至魔所隨意變現的一切,皆認為是佛。
又,若是如來示現,佛是自在無礙的,何必一定要化現高一丈、全身發光的佛像形狀呢?佛現一丈光明形相者,僅是依眾生的根機所示現罷了。如《大智度論》卷九說:「佛現一丈光者,乃因眾生少智慧、少福德故,若受多光,眼根不堪;若是利根福德深厚者,則能見無量光」。又,「因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念佛三昧中,見到佛的化身,也是如此。於念佛三昧中,見一切色像,隨所見與法門俱發,能增長本來之善根,方稱名「念佛三昧」。
第十明神通發
除了漏盡通外,天眼、他心、天耳、宿命、身通(注{1}),皆因禪修而發;但神通是不能引發禪定的。智者所謂的「神通」,乃是通過智慧而發的。「天眼」通達一切法,實際即是般若的智慧。漏盡通,於「諸見境」中說明。
為什麼從禪定中能引發神通,而不能從神通中引發禪定?諸禪是定力所成,互修互發,彼此都有關係。各種禪定是引發神通的基本條件;神通只是各種禪定的應用而已。從「體」發才有「用」,故神通是依附體性而有的;單單只有用是不可能產生,又如何能引發體呢?《法華經》云:「深修禪定,得五神通。」即是這個意思。
※略說神通不同
若以一般來說,各種禪法皆能引發五神通;若依方便、容易分別而論,根本的四禪八定,大多不能引發神通;假使能引發神通,也不能迅速、明利。十六特勝(注{2})、通明(注{3})禪,多發輕舉的「身通」。
注解:
{1}五神通:指身通:即神足通;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之能力。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之事。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2}十六特勝:即以十六種觀數息來制馭散亂,使精神統一之法。
{3}通明禪:修此禪定時,必通觀息、色、心三事而徹見無礙;並能得六通、三明,故稱通明。(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