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道世道】皇帝也尊師

戴永夏 |2010.12.29
1006觀看次
字級

我國自古就有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白虎通‧封公侯》上說:「人有三尊,君、父、師。」《呂氏春秋‧尊師》上也說:「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這些思想和傳統,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承。而有的封建皇帝,出於某種政治需要,也能放下架子,屈身尊師,留下一些尊師重道的軼事佳話。

萬曆--為恩師披麻戴孝

明代大學者于慎行(一五四五—一六○七)是山東平陰縣人,他於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及第,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卒贈太子太保,諡號文定公。

于慎行為明廷三代帝王師,教過萬曆、泰昌、天啟三任皇帝。當萬曆皇帝還是皇太子時,他就充任這位太子的業師。有一次,因一篇文章背不下來,他用戒尺打了皇太子。心疼兒子的李貴妃發現後,氣沖沖地來到御書房,拉著太子就走,並忿忿地說:「俺孩子讀書做皇帝,不讀書也做皇帝!」于慎行見狀也毫不讓步,當即跪奏說:「讀書為明君,不讀書為昏君!」教子頗嚴的李貴妃聽後,恍然大悟,對這位嚴師打心裡敬服。從此,于慎行日講如故。

萬曆皇帝當政後,對自己的老師還是相當敬重的。有一次,萬曆皇帝讓侍臣取出御府內珍藏的歷代名畫,要諸講官即興題詩。于慎行雖工於詩文典章,但不善書法,於是詩成後,請別人代為書寫。

萬曆詢問緣故,他如實回奏:「臣不善書,每詩成,都是請別人代為書寫。」萬曆聽後,不但沒有責怪,還讚賞老師敦厚誠實,並親書「責難陳善」四個大字相贈,當時在文人墨客中傳為佳話。

于慎行因性情耿直,守正不阿,得罪了當時權極一時的首輔張居正,晚年多次上書萬曆皇帝請求告老還鄉。萬曆准奏,派次子送至京城外,並親自作詩送行。詩中有「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山東」句,對於他的清正廉潔,以及正直無私的高尚品格,給予了高度評價。

于慎行家居十年後,萬曆因思念老師的恩德,又將他召回朝廷,並詔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人參機務。但于慎行已是體衰甚矣,到京後十三天便病故了,終年六十三歲。

對於老師的去世,萬曆非常悲痛,追賜他為太子太保,謚號文定公。同時,因為自己是皇帝,不能在于慎行墓前行孝,他便從全國各地找來白皮松樹種,在于慎行墓前種下整整一百棵的白皮松,讓這些身披白皮的珍貴松樹替他為恩師披麻戴孝。後來這些松樹只活了六十三棵,恰巧與于慎行終年六十三歲相合。

康熙--拜師不拜王

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十一月,康熙在南巡北歸途中專程來到曲阜,祭拜孔子。十一月十七日,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康熙來到孔廟,向孔子像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並在祝文中稱頌孔子:「仰惟先師,得侔元化,聖集大成。開萬世之文明,樹百王之儀範;永言光烈,罔不欽崇。」

從孔廟出來,康熙又來到孔林,謁孔子墓。他本應再對孔子行一跪三叩禮,可是當他走到孔子墓前時,卻不動了,躊躇再三也沒有跪下去。此時,引駕官孔尚任(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桃花扇》一書的作者)看出了帝意,靈機一動,靈巧的引領康熙到一旁休息,過了片刻又恭請重新回到孔子墓前,康熙皇帝終於恭恭敬敬地行了一跪三叩禮。

對這神奇的一幕,許多在場的官員都大惑不解,衍聖公孔毓圻事後也向孔尚任詢問。

孔尚任解釋說,開始康熙皇帝不拜,是因為他看到了明正統八年大書法家黃養正篆書的「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康熙皇帝認為「天無二日,國無二王」,自己身為一國之主,不能再拜王。更何況皇帝到曲阜來是拜師,而不是拜王,為此,他才讓康熙到一邊休息一下,自己忙將墓碑上的「王」字用黃綾蓋上。當康熙再次來到孔子墓前時,已看不到「王」字了,所以才向敬仰的先師行了大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