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建國一百年,日昨有兩個人的談話,內容天差地遠,可拿來比較、思考。
渣打銀行金融服務處美籍總經理魏凱說,第一次來台灣是民國七十二年,當時戒嚴,翻開《時代雜誌》,只要內容提到中國大陸或毛澤東,都會被剪一個洞,而現在「每次公司問我要不要離開台灣,我都說不,留在這裡就好了,因為台灣永遠是我的家」。
前總統李登輝則說,國民黨都沒照國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主權在民,「一百年慶祝什麼意思?沒半項成就啊!我任內推動民主化,結果被開除黨籍」。
按魏凱的說法,台灣的確在進步,至少解嚴前後的政治差很多,更別說台灣的經濟發展曾被譽為「奇蹟」,能說是「沒半項成就」嗎?
魏凱說第一次來台灣時,沒有民主、選舉(這個說法其實不對,有選舉,但沒這麼民主),空氣汙染嚴重,不過,這幾十年來台灣進步很多,二○○○年台灣和平換黨執政,達到真正的民主;捷運建好後空氣也好很多,「以前我來台灣出差,回香港會拚命呼吸新鮮空氣,現在香港空氣比台灣還糟」。
台灣民主化愈來愈成熟,說「沒半項成就」不是真話,而李登輝被開除黨籍,當然不是因為他推動民主化。
前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七月退休,選擇定居台灣,這位駐台八年的荷蘭外交官說,他深深愛上台灣;此外,瑞典駐台代表、兩名外國駐高雄辦事處的主任,也決定留在台灣。如果台灣真的「沒半項成就」,這些外國駐台外交人員,願意留下來嗎?
外國駐台外交人員講出了真心話,而台灣的政治人物往往昧著良心講話,為政治而「選擇性發言」,因此,如果說民國百年還有什麼要改進的,大概就是政黨惡劣競爭,攪亂了台灣人民的善良與人情味,政治人物要自省。
陳尹(高雄市/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