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變奏之起點》 交大教授曾毓忠創作】 琵琶樂數位化 奪國際電音首獎

 |2010.12.28
1082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竹訊】交通大學音樂所教授曾毓忠,以民族樂器琵琶的聲音,做數位壓縮、擴大、拉扯,重組成一首《17個變奏之起點》作品,拿下今年捷克布拉格國際電子音樂大賽A類首獎。

這項大賽有二十八國、五十四位作曲家參賽;曾毓忠說,創作者的責任,是「走在聽眾耳朵前面」,他用東方聲音元素與西方電腦科技,讓中國器樂成為抽象現代樂,「或許是得獎原因」。

曾毓忠兼任聲音與音樂科技碩士學位學程主任,他說,數位科技進步,讓音樂有無限可能,不同於傳統作曲,鋼琴、小提琴樂聲已擺在那邊,可自然鋪排,電子音樂創作者必須「鑽到聲音裡面,發掘新的聲音」,再重新編排、組合,「難度更高」,但有更多樂趣。

他說,《17個變奏之起點》採集的聲音素材只有琵琶,他先把琵琶特殊的演奏技法像挑、勾、剔、掃、拂、絞弦、摘等,採樣錄音,存在電腦,用電腦軟體將聲音解構、變奏、轉形、編輯,再以數位蒙太奇混音手法,將處理後的聲音重建,組成十七個變奏段落。

全長九分十五秒的作品,到最後才有一點琵琶原聲,又不全然是琵琶,讓聽眾恍然大悟,因此,作品副題又叫「千呼萬喚始出來」,但「猶抱琵琶半遮面」。

「任何音聲都可以入樂。」曾毓忠曾到東勢林場錄螻蛄的聲音,播給學生聽,大家都很震驚,不起眼的小蟲鳴叫,經過專化,也能如此美妙;他也在交大組一個筆電樂團CLOrk,以筆電、Wii或iPhone演奏音樂,讓音樂更生活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