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五都新制甫上路,基隆與宜蘭等鄰居五味雜陳,「北北基合併」聲浪再起。一位基隆的立委強調,基隆市面臨邊緣化危機,若能合併成「台北都」,人口可逾七百萬,占台灣總人口約三分之一,將大為提升「台北都」的國際競爭力,有機會挑戰東京、首爾。
這種「大就是美」的想法令人不解,東京、首爾的繁榮是因為比台北大嗎?撇開東京不談,首爾是因為韓國人拚勁十足,在金融海嘯後,GDP再度站上兩萬美元,因為國強民富,所以帶動首都發展,與大小無關。
韓國與台灣早年同列亞洲四小龍,但韓國GDP從原先落後台灣,早在幾年前就超越台灣;據主計處日前資料,我國GDP將在明年首度達到兩萬美元,這也與首都大小無關,而是政府力挽經濟狂瀾的結果。
新北市立委林淑芬說得很對,政府未提出完整行政區域調整規畫,現在談北北基合併意義不大,「況且提升城市競爭力不能只靠人口規模,我不知北北基為何要合併」。
其次,另有出身基隆市的立委說,基隆與台北市合併可緩解台北市房價。我認為,想法過於簡單,也匪夷所思,試想,台北市若把桃竹苗也併入,甚至全台整併為一個超大台北市,豈不是更能拉低「台北市」房價?立委問政,豈能不用腦袋。
一位宜蘭立委擔心五都吸光中央政府統籌分配款,不利宜蘭爭取補助,希望併入新北市。其實,五都之外的縣市都有這樣的擔心,解決辦法要全國通盤考量,否則就算全台整併為一個超大台北市,還是有「財政大餅」如何分配的問題。
堂耀鳴(基隆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