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蘭
二○一○年以《三個傻瓜》Ending,祝福所有在電影中一起學習、成長的好朋友們!
本片導演拉吉庫瑪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改編自印度暢銷書《Five Point Someone》。劇本紮實、環環相扣、條理分明,淺顯易懂又發人深省,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的佳作。
《三個傻瓜》場景在印度拉達克山區拍攝,風景就是一絕。阿米爾罕四十四歲高齡演十八歲菜鳥亦能接受,倒是跟其他兩個死黨並列、跟女友相視或是跟院長互動時,他總是顯得特別嬌小;飾演他童年的孩子非常俊秀,特大的眼睛,叫人過目難忘。
六則故事大綱
故事架構建在六個明確的大綱之下:
一、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
社會、師長或父母給予不適切期望的壓力後果,讓天才上吊、好友跳樓、兄長臥軌等,叫人每隔一段就血淋淋的檢討一遍。以興趣為出發點,才能學有所成。
二、在生活活用,才是有用的學習。
用死背死讀書的對照、刻板生活的院長、僵化的老學究們……讓觀眾清楚誰才是真正的傻瓜。賣弄知識比無知更蠢!
三、正視恐懼。
建立自信心是勇敢的開始。好友在畢業前拔掉所有求神問卜的戒指,坐著輪椅去面試,以及返鄉跟父母表明換工程師跑道、做攝影師的段落,都極深刻感人。
四、孝順方式因時代而改變。
不再是凡事順從,而是真誠溝通。父母一代更需願意改變的勇氣!
五、正直與堅守的人生原則。
考試寧靠實力不作弊;找工作面對口試完全坦誠。「在摔斷了兩條腿後,好不容易才學會站起來,坦誠勇敢面對是我學會人生的態度,若這工作不適用這原則,我會找到更適合的工作……」
六、輕重緩急的價值觀。
急救友人病危的父親,陪伴友人度過難捱的一夜,一句「考試可以重來,但父親只有一個!」一語道破。
教育的省思
《三個傻瓜》最棒之處,在於讓觀眾省思,當我們對至理名言││「有夢最美,築夢踏實」、「處處都是學習的園地」、「沒有不能學,只有不願學」、「追尋夢想勇往直前」熟悉不已,卻未曾認真體驗,電影用三個看似天真的傻瓜在高等學校的學習,以及畢業後追尋夢想的劇情,把忠孝的道理說得一語中的,令人信服。
本片對教育的思索雖是老生常談,卻深深衝擊了身為老師的自己。教育應該是這樣的,典範+感動+真誠+鼓勵+快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快樂的人,才能把生活活得精采出色。電影《三個傻瓜》老實說還真傻,卻傻得讓人在平凡中見偉大,因為他們都從未放棄追尋自己夢想的方向。
時值歲末,福報讀友們,不妨想想:誰是真正的傻瓜?堅持理想、放棄高薪的傻不傻?不隨波逐流、做自己的傻不傻?您願意做一個堅持原則、勇敢築夢的傻瓜嗎
?如果能獲得快樂並分享快樂,做傻瓜是不是也挺好?
祝福您:耶誕快樂、新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