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宏毅藥師
「藥師,醫師開給我家小朋友類固醇耶,好可怕!類固醇不是有很多副作用嗎?」類固醇是許多媽媽都會問到的問題,尤其是需要長期用藥的氣喘兒,甚至有的媽媽無法接受小孩使用類固醇。類固醇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類固醇,素有美國仙丹之稱,臨床上已使用有四、五十年的歷史,但由於過去的濫用與使用不當,加上媒體對其負面新聞的報導,讓我們對其副作用印象深刻,也讓大部分的人對使用類固醇心生抗拒,忘了它在醫學上的療效。
其實,類固醇是我們人體原本就存在的東西,有其正常生理功能。臨床上,類固醇的使用也非常廣泛,常用來治療免疫失調疾病或嚴重發炎反應,例如,嚴重過敏、氣喘、關節炎、皮膚炎等,這些疾病若沒有及時使用類固醇,可能會使得病情無法控制,甚至造成死亡。
類固醇可能發生的副作用有
:水腫、體重增加、血糖增加、脂肪重新分布(月亮臉、水牛肩)、消化性潰瘍、骨質疏鬆等,上述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與服用的劑量、使用時間及給藥方式等都有關,而且會因人而異。
氣喘兒長期使用的類固醇一般為吸入型類固醇,少數急性發作的個案,必須立即使用注射劑型或是口服類固醇,但是,等病情穩定後,只需要使用吸入型的類固醇即可。吸入型類固醇係利用吸入方式把藥物送至肺部,作用在呼吸道黏膜並產生抗發炎的效果,比起口服的類固醇不僅使用的劑量少很多,也較少全身吸收之副作用。另外,提醒家長每次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後必須漱口,可以減少發生咽喉念珠菌感染或聲音沙啞的機會。
正確使用類固醇,定期回診追蹤,可將副作用發生率降至最低,最重要的是病情也能得到相當的控制及改善。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