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相處其實頗不容易,即使親如家人,有著血緣相連,仍舊不免因為個性、情緒、利益等等發生摩擦、齟齬。這也是一般認為大家族不易長久維持的原因。以我的經驗,大家庭是個小社會,而解決社會問題的要訣,唯有「妥協」二字,以達成共識為前提,不要事事堅持自己的意見,能讓步就讓步,必定可以一起走下去。
多點輕鬆 多點體諒
更理想的是一開始就避免摩擦,根本不讓事情有爆發的機會。方法也不難:「凡事不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去看。」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如果緊握放大鏡、顯微鏡檢驗,無人過得了關。所以,若要計較你講過哪句話、他講過哪些事,永遠計較不完。很多事情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凡事往好的方面看、往好的方面想,紛爭自然降低。簡單地說,就像看萬花筒,享受它的五彩繽紛、漂亮奪目即可,不必仔細審視。
在現代社會,大家庭應該如鳳毛麟角了,小家庭是家庭結構的主流,由於人口簡單,成員間接觸頻繁,相互的關係比大家庭緊密。但這也造成另一個問題:關心過度,相互牽制。講得明白些,就是距離太近,管太多,要求多,抱怨也多。專家們常說:「要給對方保留一些空間。」我的居家相處哲學則是:「凡事不用太認真。」工作上追根究柢的精神,千萬不宜帶進家中,多一點輕鬆,多一點體諒,才是快樂家庭的氣氛。
家人關係「輸就是贏」
不過家人長期相處,小摩擦、小爭執總是難免,關鍵在於如何解開僵局。據說有些夫妻一吵就是幾個月,誰也不肯先開口和對方講話,認為那就是認輸。我的想法恰恰相反,我認為家中「輸就是贏」,先開口就不輸了。
掌握主動權,怎麼會是輸家呢?再說,本來就是一輩子相守的家人,誰輸誰贏又如何?改變對方不如改變自己,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嗎
?所以在我們家,通常會靜默一兩天,我看我的書,太太做她的事。等到情緒平靜下來,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就會找個不相關的話題開口,例如:「股票今天漲囉!」太太也會隨和地回應,家中就又回復正常。只要彼此有心,略過原來的爭執點,不在傷口上灑鹽,一定可以找回笑聲。
我還聽說,現在的年輕夫妻常為家中開銷由誰支付而爭執。在我的年代,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問題根本不存在,薪水袋通通交給太太,男人負責賺錢,女人負責存錢。現在可能是雙薪家庭較多,才衍生責任畫分的問題吧!即使如此,女性通常比較細心,將兩份薪水合而為一,讓太太管理有何不可?有人說
:「萬一被太太占為己有怎麼辦?」我的回答是:「再賺就有啦!」其實,愈是計較愈賺不了錢。一個人只關注雞毛蒜皮小事,不去擔憂專業能力如何提升、事業如何擴展,代表他心胸狹小、眼光如豆,怎麼會有前途呢?
總之,將每個人都當成好人,相處起來就容易多了。「百年修得同船渡」,要惜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