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春雨」語出〈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詩人寫道,這些年來,世態人情薄如透明紗,誰要我還是要騎馬前來京華客居!隻身住在小客樓裡,一整夜聽著春雨淅淅瀝瀝,到了明天早晨,深幽小巷中就會傳來賣杏花的聲音。身在小樓裡的我,閒來對著短箋斜筆寫著草書;也在春雨初晴的窗邊,看著沏茶時茶碗水面所呈現的乳白小泡沫,戲為分辨茶色等級。作為一介素衣,千萬不要興發風塵會玷汙我衣的慨嘆,等到清明時節我就可以歸家了。
此詩為宋代詩人陸游六十二歲所寫的晚年之作。當時陸游已賦閒游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五年之久,正準備赴任嚴州知府(今浙江建德),於杭州西湖邊的客棧暫居時,百無聊賴之際所寫下的。此時,陸游年少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輕狂不羈,都早已隨著歲月流逝了;然而,心中壯志仍在,對偏安的南宋朝廷更是心念繫之。當他又有機會被起用為知府時,不免心緒雜陳。
因此,詩題「臨安春雨初霽」正好說明了一個偏安皇朝下的老詩人,雖有滿腔壯志豪情,卻都教臨安(杭州)此地的春雨給消磨殆盡了。
因此,首聯提及,已閒居五年的陸游,便在此春雨初停之際,不禁感嘆「世味年來薄似紗」,雖已遠離官場許久,對於世態炎涼的體會卻更加深刻了,難怪他要說世態人情薄得就像張半透明的薄紗似的。然世情既澆薄如此,何以仍重出江湖(任官),過這客居寂寥的生活呢?
接著,就是頷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千古名句了。細味之,其中「一夜」兩字引人深思,試想──年近古稀的老詩人終宵不寐,只是悵悵然地聽著春雨淅瀝到天明,直至深巷裡叫賣杏花聲畫破曙色為止。他究竟有多少心事以致終夜難以成眠?陸游乃藉由明媚的春光,委婉又含蓄的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鬱悶。其心緒之黯然宜乎可以蔣捷〈虞美人〉之「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可相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