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尊釋迦牟尼佛其圓臉、長耳、額頭中央一點白毫,表情祥和。身著通肩式袈裟,立於單個蓮座上,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抓袈裟一頭,兩足站在蓮花座上,重心微在左腿上,姿勢優雅。造形精準,比例修長。
從台座正面下緣的Proto-Sarada體梵文題記,內容提到克什米爾Durlabha王(625-637年在位),可斷定此尊為西元七世紀前半克什米爾所製作。在薄袈裟內透出身軀,並以平行弧線表現衣紋,源自四至六世紀印度笈多(Gupta)美學;這樣的美學在克什米爾、尼泊爾、中亞等地都被繼承,並發展出各自的區域風格。
梵文題記上方還另有則藏文題記,提到此件為「皇室僧侶Pa na ga ra dza」的收藏。據考此僧侶即是藏西古格法王意希峨(Ye shes'od)的兒子。可知此尊像於後弘期初即從克什米爾被請到藏西。因此,這不僅是一件藝術上的宏偉巨作,同時也是後弘期古格王朝向克什米爾求法的歷史見證。而克什米爾風格,也成了西藏藝術,特別是藏西的一個重要風格來源。
銅造鍍金 縱高94.0公分
台座18公分 620-630年
布達拉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