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鼻咽癌經放射線治療後若復發,常採再次放療或鼻咽切除術,但傳統手術對顏面破壞性大,副作用高。台大醫院最新研發出的治療方法是,以鉀鈦磷雷射進行內視鏡鼻咽切除,不會有顏面切口,幾乎不出血,副作用少、恢復快,也是全球首度以此技術治療鼻咽癌復發者。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任醫師柯政郁指出,鼻咽癌是台灣常見癌症,放射線治療仍是最佳治療方式,但約有百分之十五的病患會出現局部復發,若尚未轉移至肺、肝、骨頭,則主要會再進行放療或鼻咽切除。
但傳統鼻咽切除,無論是由口腔軟顎、上顎掀開、經鼻路徑等,皆會造成嚴重顏面傷害,因而無法避免許多併發症,例如軟顎缺損、顏面疤痕、咬合不正、骨頭癒合不良、食物逆流鼻腔,以及吞嚥困難等。
台大醫院近一年來,在鼻內視鏡監控下,以鉀鈦雷射進行鼻咽切除,已完成十六個個案。這些病患都先經切片檢查,證實是復發,且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確定局部復發範圍,以鉀鈦磷雷射將整片腫瘤,及相鄰近組織一起完整移除,再以雷射切割邊緣進行燒灼,即完成手術。
柯政郁說,這種手術可在視野清晰、無出血情形下進行,手術時間約一點五小時,較傳統手術縮短一倍以上,且不會破壞顎顏面結構,因此不會有傳統手術副作用,病患可在全身麻醉消退後,立即恢復正常生活。
但他說,由於人的鼻咽腔約僅直徑四公分,雷射手術須有安全距離,因此,最適合進行此手術的時間,是侷限在鼻咽腔內的第一期復發;若是進入腫瘤過大的三、四期,則很難進行手術。
柯政郁建議,鼻咽癌放射治療結束後,應定期追蹤,若復發,才能在最早黃金時刻,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