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流傳一種「保肝」的說法,就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氣血經絡循行到肝臟,因此,這段時間若沒有透過睡眠來養肝,會導致肝功能失調,甚至爆肝。對此說法,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認為,早睡早起的確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不過中醫定義的「肝」,和西醫講的「肝」,其實是不同的東西。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黃建榮表示,中醫談論的肝是一個概念,而非一個臟器,比如提到「肝陽上亢」,其實比較類似西醫高血壓或腦中風的症狀,「肝氣鬱結」則是指情緒變化產生的身體不適,「肝火旺」相當於西醫描述的自律神經失調;如果真要比擬是肝臟這個臟器出了問題,通常會說黃疸症。
因此,中醫的保肝說法,對於預防肝炎、肝硬化、肝癌並沒有絕對的效果;相對來說,中醫定義中的「肝火旺」者,也未必真的有肝病。
許金川指出,雖然原理不同,但某些結果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人平躺時,流到肝臟的血流較多,因此飯後要多臥床休息,對肝臟較好,尤其是肝炎發作者。
此外,生活規律、充足睡眠本來就對人體健康很重要,也會對肝臟有幫助;但如果明明不想睡而勉強上床,反而可能導致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