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閒話帝王自稱

張天野 |2010.12.16
1888觀看次
字級

有句成語叫「稱孤道寡」,還有《紅樓夢》裡那個爵位很高的北靜王屢屢自謙「小王」,年輕時覺得奇怪:中國這些帝王是否個個謙虛過頭啊?及長,考諸史籍,才明白,自古中國人好面子,帝王亦是如此,從這些「謙虛謹慎」的稱謂上,就可品味出些滋味來。



寡人,是寡德之人的簡稱,乃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

春秋戰國時,諸侯皆稱「寡人」,戰國七雄雖自僭號稱王,仍自稱「寡人」,而不用周天子專用的自稱「予一人」。看來這些所謂戰國七雄的君主們還是有點自知之明,在沒統一天下前,不好意思把自個當成天子。

從漢至五代,也有此稱。唯漢時尚多見,漢以後較少見。除君主外,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中說:「(王)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云:「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



孤,有時亦作「孤家」、「孤王」,意思跟「寡人」相近。帝王身邊能親近的人很少,彷彿自己就只能是一個人,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才稱孤。先秦較弱的諸侯一般自稱「孤」;東漢末年,群雄袁術、曹操、孫權、劉備等「南面稱孤」,此時孤較為流行。而曹操稱魏王,孫權為帝,仍自稱「孤」不稱「寡人」。

春秋戰國時,楚王很特別,多自稱「不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不穀有兩層意思:

一者,不穀就是不善。榖,善、美之意;二者不穀,就是不事生產,吃乾飯的。這和孤、寡意思相類,用來比喻人沒有德行,所以絕後,諸侯王以此自警、自謙。

有專家考證,上古帝王諸侯的自稱孤、寡人、不穀,或許是因為其音與「君」古音近似。



朕,是另一個帝王自稱。秦始皇前,朕是「我的」意思,是第一人稱所有格,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屈原《離騷》開頭講:「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雖系楚國公族,以後世標準看,實屬大不敬,恐怕不是流放那麼簡單,砍頭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自秦始皇起,朕專用做皇帝自稱。這是普通的情況,但也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

從這些帝王稱謂,我們可以看到帝王的兩副面孔。第一副面孔謙和有禮,但只是一種姿態,如果真以為這些帝王既「孤」且「寡」,那可真有你的好看了。第二副面孔寫滿了霸道,一個普通的名詞,一旦跟帝王沾邊,百姓就甭想再用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