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與學生距離 不宜說髒話 使學生價值觀錯亂 應重視雅言教育 慈悲愛語才祥和歡喜
報載新竹縣某高中邀請某網路人氣作家演講,事前曾有人提醒校長這名作家出口成髒,但是校長選擇相信「千萬別低估我們孩子的智慧」;演講後,校長可能因現場氣氛也爆了粗口,他事後表示,教育孩子的最高指導原則是「陪伴」,因為年輕人總有許多說不出的苦悶,要讓他們感受到被了解和接納,有時候使用他們的語言模式,營造朋友間的輕鬆氣氛,也是必須的。
這名作家也表示,他希望跟教育者溝通,不是演講者會罵髒話,而是罵髒話的小孩也能很努力、讓夢想實踐,他認為校長只是單純想要跟學生親近,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筆者對他們觀點有不同看法,因為如果孩子需要用同理心陪伴,那麼爆粗口絕不會是好方式,如果把孩子想成爆粗口可和他們拉近距離,那不就顯示孩子喜歡髒話?而且在教育場域中,若為了跟學生更親近講髒話,那表示老師和學生都需要再修習。
很紅的電影《艋舺》充斥粗俗的髒話,不少人擔心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老師會跟學生解釋如何欣賞
;曾有學校在畢業典禮跳鋼管舞,學生以為很有創意,但是卻錯把隨便當創意。
現在的孩子接觸到太多負面示範,讓孩子認為爆粗口被認為有創意、是英雄,反對學校教育說髒話就是假道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用貼近孩子的語言溝通,但反過來想,背後不就代表家庭教育充斥髒話,孩子只聽得進說髒話的通溝方式?
五都選舉時,電視名嘴為了出口成髒而公開道歉,學校演講也算是公開場合,實在不應該出現髒話。在學校如果聽到學生說髒話,我一定會制止,因為如果言語讓他人不舒服,就構成騷擾。
最近校園霸凌事件頻傳,霸凌者欺負人時都要說髒話,以凸顯自己威風,主管機關打算立法防範霸凌,但如果校園價值觀錯亂,把說髒話合理化,那麼各種霸凌、騷擾事件仍會層出不窮。
其實,用慈悲愛語、溫柔語言、美的語言,反而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師長的心意。《論語‧述而篇》:「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雅言其可解釋為正言,意思是說話要端正文雅。
學校應重視雅言教育,如果大家都能慈悲愛語,不再爆粗口,那麼家庭、學校、社會才會祥和歡喜。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