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由中研院技轉、台灣第一個研發的乳房腫瘤疫苗,即將在台灣、南韓、香港及新加坡進行第二、三期臨床試驗,主要藉刺激可辨識的癌症抗原來提升人類本身的抗體,進而殺死癌細胞。根據第一期臨床試驗顯示,可讓癌末病人的四年存活率達到百分之七十八,比原本只有兩成存活率要長。
台灣每年約有五百名被診斷為乳癌末期的病人,但隨著新藥開發,這些患者有可能獲得延長生命的機會。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指出,全球第一個乳房腫瘤治療疫苗將進入進二、三期臨床試驗,並由台灣主導太平洋西岸四國跨中心的研究,一旦證實療效顯著,即使已轉移的乳癌病患仍有近八成可存活超過四年。
黃俊升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四名,而且好發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雖然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近年積極推廣乳房早期篩檢,但不少患確診時已屬第二期,更有二至三成在治療後三年內復發或轉移,造成五年存活率不到二成。
黃俊升說,最近非常熱門的癌症免疫療法,已經在乳癌治療方面獲得突破。國內一家生技公司獲得美國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及中央研究院的技術轉移,發現癌細胞會產生大量多醣類結構的抗原Globo H,透過皮下注射可激發免疫系統辨識抗原而產生抗體,進而消滅癌細胞,且新藥僅需注射三十微克。
擔任臨床試驗總召集人的黃俊升說,這項首宗以台灣為主導的跨國人體臨床試驗,將在台灣、韓國、香港和新加坡,針對轉移性乳癌患者,收取約三百五十名病患。
在國內部分,將涵蓋台大、榮總(台北、台中及高雄)、長庚(台北、林口及高雄)、馬偕、和信、三總、中國、彰基、奇美、成大和高醫等十五個癌症醫學中心同步啟動,有需要的病患可就近向院方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