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首都北京塞車出了名,被戲稱為「首堵」。北京市政府昨天將「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公開對外徵求民意,除了單雙號限行,「適時徵收擁堵費」這劑重藥也在治「堵」藥方中。
在北京市政府正式公布治堵措施內容前,大陸媒體早已經在熱烈討論,其中「徵擁堵費」,被認為是「北京史上最強硬治堵方案」。
根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擁堵費被視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終極手段」。這是指在交通擁擠時段,對進入城市內環或塞車嚴重區域的車輛收費,以控制交通出行的需求,調節車流的時空分布,減少擁擠區域道路交通流量,同時減少汽車汙染排放。
北京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表示,國外考慮徵收擁堵費的標準為,道路空間飽和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五,同時道路上車輛平均行駛速度低於每小時十八公里。北京等大城市的交通狀況已接近收擁堵費的程度。
史其信指出,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編寫的「二○一○年北京市交通運行報告」顯示,北京在二○○九年十二月早晚高峰常發生塞車路段分別為五百七十六條和一千零八十一條,小轎車平均時速僅為十七點八公里和十八點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