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被大陸民間稱做是「哭牆」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延長工程十二日正式開工。長埋親人悲痛記憶和文字史料中的一千六百五十五位遇難者姓名,將在明年清明節前鑴刻到「哭牆」上,讓這些遇難同胞找到新歸宿。屆時「哭牆」上的遇難者姓名將突破一萬個,達到一萬零三百二十四個,讓遺屬可到此祭奠親人。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位於紀念館「萬人坑」前,是由中科院院士、紀念館一、二期工程設計師、東南大學齊康教授設計的。上面鑴刻戰後初期,南京市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南京大屠殺案敵人罪行調查委員會,以及一九四九年以來各時期的倖存者口述證言、出版的各種史料、遇難者家屬提供的遇難者名單。
館長朱成山表示,現在的「哭牆」長四十三公尺,高三點五公尺。受條件限制,一九九五年初「哭牆」初建時,上面只刻有三千個遇難者姓名。近年來又陸續發現新一批的遇難者姓名,家屬強烈要求把這些新發現的姓名刻上,但「哭牆」面積不夠。經批准,紀念館開工延長「哭牆」,向「萬人坑」方向延伸二十六點五公尺。
但牆上也有遇難者無姓無名,比如三呆子、二道標等;有的有姓但無名,比如劉傻子、王老二等;還有的只是某某人親戚,比如趙春生三叔等。朱成山說,這也是有依據,因為有的村子是被日軍集體屠殺,僅有少數倖存,叫不出遇難者具體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