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明次位
以下解釋逆十二因緣修成的智慧不同,故所證得的階位也不同。說明階次時,從有漏的凡夫、聖者之四教義,依次說明:
※有漏凡夫
從三善與三惡來說:(1)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輕重,皆是由於無明煩惱、惡的行為,及不善的愛、取所致。(2)天、人、阿修羅三善道的尊、卑,也是由於無明善行(有漏的善行)、於「行、愛、取、有」不動念所致也。
※聖者四教義
1.三藏教──二乘、菩薩
若翻轉無明、愛、取,而生起滅除「無明、愛、取」的智者,即入三藏教慧解脫(注{1})之賢聖行位。若轉「行、有」,生起四禪「解觀、練、熏、修」(注{2})的行行功德,即入三藏教俱解脫(注{3})之賢聖行位。俱解脫或慧解脫的緣覺、獨覺,亦是如此情形。若翻轉「無明」為「般若」,翻轉「行、有」為「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翻轉「愛、取」,可調伏諸根的妄執,即入三僧祇位(三藏教的菩薩)也。
2.通教
若翻轉「無明、愛、取」,體悟「無明、愛、取」的因緣無自性空,即入真諦理;翻轉「行、有」,修學六度,如於虛空中種樹,即獲得四忍(注{4})行位。 (待續)
注解:
{1}慧解脫:指僅由無漏智慧力,斷除煩惱障(但未得滅盡定)而獲得解脫的阿羅漢。
{2}四禪:「觀禪」明白觀照對象之禪,即觀不淨等境,以破淫欲等念;「練禪」將觀禪境界,再作進一步之鍛練淨化之禪,即以無漏禪練諸有漏禪,猶如練金;「薰禪」將前一境界更作進一步薰習純熟,而開拓自在之境地,即能遍薰熟諸禪,悉皆通利,轉變自在;「修禪」即將前面之境界再作進一步之修治,而增長其功德,即超入超出順逆自在之禪。
{3}俱解脫:指得滅盡定,由慧、定之力,斷除煩惱、解脫二障而得解脫的阿羅漢。
{4}四忍:指(1)伏忍:初學佛時煩惱未斷,遇惡緣逆境時,刻意降伏煩惱,不令生起。(2)信忍:對佛法的真理,能信受不疑。(3)順忍:於真理深信之後,對一切外境皆能逆來順受,安忍於心。(4)無生法忍:悟入諸法不生之理。(5)寂滅忍:諸惑斷盡,清淨無為,湛然寂滅。伏忍、信忍,屬乾慧位;順忍,是性地位;無生法忍,是八人見地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