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有很多人懷抱著這樣的夢想:騎著馬在海邊漫步,在山嶺、在草原、在無邊無際的曠野奔馳,把世俗繁瑣遠遠的拋在風中。
喜歡馬的人,必定感動並且感謝馬兒情義的──即使是和聽不懂牠們語言的人相處,馬兒的眼神也從來不會有太多的起伏變化,沒有快樂、沒有憂愁、沒有怨恨、沒有疲憊。
牠不用眼睛說話、不用眼睛傳達感情、不用眼睛和人溝通。牠們的眼睛是用來看著遠方的──遠方的山、遠方的樹、遠方的雲、遠方的風……牠很認真很專注的看,因為牠要奔馳,奔馳才是牠的語言、牠的感情、牠終其一生的職責。
牠用奔馳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用奔馳傳達牠的愛、牠的忿怒、牠的悲傷,還有牠的快樂。靠近牠其實不用擔憂,牠知道你的害怕與不害怕,你一接近,牠就知道了。
在牠背上,你可以將自己完全交給牠,牠知道你害怕、知道你開心、知道你想慢慢走、知道你想小跑步,牠當然也知道你很愛牠。在馬兒的世界,眼神和言語都是多餘的。
人跟馬的關係非比尋常,很多人喜歡馬的程度不亞於狗兒。有許多與馬有關的感人故事和電影都讓人印象深刻:勞勃瑞福曾經自導自演過一部電影叫做《輕聲細語》,一個懂馬語的治療師和馬之間的親密互動,片中馬兒奔馳的場景相當優美感人。被馴服了的馬兒只願終生為一人而奔馳著。
因此,關雲長沒有了他的赤兔馬,根本無法完成他的忠烈事跡;漢武帝劉徹甚至為了「日行千里」的汗血寶馬,而兩度遠征西域;唐吉訶德和僕人桑科沒有了馬,又如何手持盾牌長途遠征,從大巨人手中營救出美麗的公主?
如今,在沒有了莽莽草原的水泥叢林,牠們仍舊載著牠們的主人奔馳於「馬路」上,用同樣的忠誠、同樣的盡職,將眼光投往主人追逐的方向。只是,牠們換了一個新名字,大家叫牠「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