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財務管理系周行一教授日前在報紙發表「因為有你,我們更好」文章,憂心現在民眾認為所有問題都是政府責任的心態,擔心民眾喪失力爭上游的能力。
筆者對周教授的擔憂,深有同感。各行各業都希望能從政府身上,多得到一點補助,連學校也渴求政府資金挹注,弱勢民眾更迫切需要政府照料,政府似成了「散財童子」,但經費來源是民眾辛苦的納稅錢。
周教授提到,維持競爭力的基本素養是「不輕易接受幫助,自力更生」。的確,長期獲取支助的人社會適應力變弱,像是吸毒上癮,「依賴」成為生命唯一的出口,人格自尊不重要,只想輕鬆得到想要的,用盡各種方法博取同情,以低姿態乞求施捨,如果這種想法的人愈來愈多,是個人的悲哀,也是國家的危機。
政府給予的支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民眾仍須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為全家的幸福打拚,所獲得的果實才是最甜美的,一味等待別人的協助,將會使向上的力量消失殆盡。
無論個人或企業團體,都應該設法不要成為社會負擔,且行有餘力幫助他人,這才是正面積極的作法,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信個人、社會、國家的未來,都會「因為有你」而更好。
平埔客(台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