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巴士在一塊巨石邊停了下來,石上書四個大字:北嶽恆山。往前走,但見懸崖峭壁上,一簇寺廟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地懸在半空中。懸空寺!
以往進任何寺廟,都是從正門或從側門進。這裡得小心翼翼地從側面上。有的地方不是路,而是凸凹不平的石頭。那石頭滑溜溜,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因之有的地方不是在走,而是在爬。我有懼高症,此刻更不敢往下看;可是好奇心驅使我時不時地朝下面瞟一眼。一瞟,只見山下的一切都變得很小,都在可望而不可及的下方。你說,這個時候,心懸不懸?
這座寺廟共有四十間殿閣,殿閣之間有的以棧道連接。棧道,多由木板鋪設而成,走在上面,吱吱嘎嘎的,好像隨時都會垮!這麼多年頭了,在這樣的環境下,這棧道這廟宇怎麼竟然沒有圮朽?它們是怎麼從北魏晚期「熬」到如今的?我體重八十五公斤,踩在棧道上,或踩在閣樓上,一步一吱嘎,一步一吱嘎。如果正趕上它恰好斷裂了,該怎生得了!愈想愈戰戰兢兢。
這裡的三教殿,殿中居中的是釋迦牟尼佛,左為孔子像,右為李耳像。在這裡得到了某種文化與宗教合一的形象。這大概是懸空寺歷千年而不圮朽的原因之一吧?
下得懸崖,再看李白手書「壯觀」二字,更有一種切身的體會了。
「道可道,非常道」。我們的祖先,他們的智慧、創造性、奇思妙想等等,箇中的奧妙,有一些是不可解的,我想。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