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實施近十六載,嘗過掌聲讚頌,走過風雨飄搖,今天將是轉捩點,一代健保即將走入歷史,二代健保能否取而代之,攸關社會公平正義,影響多少民眾「錢」途,備受關注。
衛生署近來在全國各地舉辦多場「二代健保說明會」,為民釋疑解惑,展現大力推動的氣勢,楊署長也說六成民眾會降保費,用心良苦,然而,說的再好聽,民眾對保費計算方式仍霧煞煞,而且數字會說話,能否禁得起攤在陽光下的檢驗,才是重點。
二代健保與一代健保的最大差別在於,現行是以「人」為單位,將來則採「家戶所得」計費。這樣的計費方式有盲點,奉公守法、誠實申報的民眾易吃虧,懂得鑽營的反占便宜,被外界質疑「柿子挑軟的吃」,懲罰意味濃厚。
雖然衛生署長一再強調,多數民眾不會因實施二代健保增加負擔,費基、費率也趨向公正、公平,但健保並非選舉投票的多數決,少數民眾的權益也要保障,他們的意見更應受到重視。
舉月入五萬元的單身者為例,一代健保每月繳七百八十五元,二代健保則需繳一千五百元,漲了將近一倍,由此推算出,雙薪家庭小倆口,若還沒有生孩子,一年要多繳健保費將近一萬九千元,政府不妨作調查,看看有多少比率的年輕人,會因心疼一年多繳九千多元的健保費而步入禮堂,又有多少夫妻為了省健保費而趕快生孩子,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健保費的調漲對他們而言,只是為漲價「巧立名目」罷了。
台灣的出生率持續降低,政府應該有更好的政策對應,用健保費來「懲罰」單身或頂客族,是下下策,絕非「必要之惡」。
其次,二代健保的所得總額如何計算,也是爭議重點。除了沒有工作者以「虛擬所得」作為計費標準,月退俸卻不作為標準,造成窮人多付費,有錢退休者少付甚至不付,太不合理,應該刪除外,立委認為應把資本利得列入計算,但行政院認為施行太過繁雜困難,不打算列入。
相信受薪族都有同感,台灣稅務機關的行事效率世界一流,辛苦賺來的一分一毫都要誠實申報,根本賴不掉,憑恃對付受薪族的豐富經驗,就算要掌握對證券或期貨交易,也該瞭如指掌,所以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如果健保局有心,應該和稅務機關合作,共同制定策略與配套措施,不分大咖小蝦一視同仁,才真正符合社會公平正義。
面對二代健保的爭議,昨天立法院朝野協商決定藥品免負擔差額,可見朝野對「健保不能倒」有共識,今天院會表決具有嚴肅意涵,全民都在看,雖然這是衛生署楊署長「歷史性」的一役,但立委諸公千萬別犧牲民眾權益,必須嚴格把關,即便要通過「開源」,也應有但書,要求衛生署在緩衝期內,徹底檢討改善藥價問題、醫療(藥)浪費等「節流」,不要老是向人民「提款」,如此才能達到楊署長所說「健保永續經營,照顧更多人」。
魏杏林(雲縣北港/醫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