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品藻】在精衛銜石與杜鵑啼血之間──劉因

簡文志 |2010.12.03
1050觀看次
字級

劉因(1249-1293),原名駰,另名因,字夢驥、夢吉,號樵庵、靜修、雷溪真隱,河北保定容城縣人,元詩人。張子有等人薦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後徵為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家貧仗義,行事耿介,友交謹慎。以諸葛亮〈誡子篇〉「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而名住舍「靜修」。後贈翰林學士、封容城郡公,諡文靖。有《靜修集》、《丁亥集》、《四書精要》等。

劉因家雖遭元人占領,仍驚南宋覆亡,以邵雍聽杜鵑啼鳴而不平,發為〈海南鳥〉詩:「越鳥群飛朔漠濱,氣機千古見真純。紇干風景今如此,故國園林亦暮春。精衛友情銜太華,杜鵑無血到天津。聲聲解墮金銅淚,未信吳兒是木人。」

首聯詩譯南方海鳥群飛瀕北沙漠,應證邵雍論天下有變,地氣自南而北,南方禽鳥先感而北飛。「越」指今浙江、廣東一代,「越鳥」即南方海鳥,「朔漠」同沙漠,「氣機」是世界變化的徵兆。「真純」借代為邵雍,乃朱熹評邵雍之語。

頷聯詩譯本無鳥跡的紇干山,越鳥搏羽現蹤,故國園林今也春殘氣暮。「紇干山」又名「紇真山」,位山西省,《讀史方輿紀要》:「紇真,猶漢言千里,其山冬夏積雪。」

頸聯詩譯當如精衛情意相挺,銜石填海,此處有憤慨之餘情。杜鵑未至北方,即已泣血而亡。「精衛」見《山海經.北山經》:「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女娃」為炎帝之女。另,「太華」為西嶽華山,替代精衛填海之西山。「杜鵑」啼聲淒厲而悲,喙毛絳紅,故名「杜鵑啼血」。杜鵑又名子規、子巂、子鵑、巂周、杜魄、蜀魄、蜀魂、望帝、盤鵑、謝豹、陽雀、仙客、買危、催歸等。「天津」是河南洛陽天津橋,非天津市。

尾聯詩譯杜鵑聲聲啼血,金銅人像同感悲傷流淚,不信江南人能持木石心而不悲。「金銅淚」是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立置前殿。既拆,仙人乃潸然淚下,「吳兒」為江南人也。

本詩四聯典故綿用,而能串應主題「海南鳥」,意欲人如海鳥遇變北飛而不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