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走路會疼痛、一跛一跛的,血管外科醫師提醒,如果本身還是糖尿病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或有抽菸習慣等高危險群,小心可能是「下肢動脈缺血」,也就是「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
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柯博仁說,PAD是下肢或少數上肢動脈硬化,最後造成血管內腔狹窄,甚至完全阻塞、組織器官血流減少,最常出現的典型症狀是輕微的間歇性跛行,走路會感到緊繃、麻木或疼痛,休息時症狀才會消失。
不過還是有非典型症狀,包括只有晚上疼痛、或小腿肌肉萎縮,男性若是骨盆腔內的腸股動脈阻塞,還會影響性功能,手術後症狀大都能改善。柯博仁提醒,慢性病高危險群、七十歲以上長者如有懷疑罹PAD可進行「ABI篩檢」,即量測腳踝血壓,除於手部血壓,若低於零點九就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