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愛滋日,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天到夜店宣導防治愛滋病,媒體也報導,大陸非法賣血多,在大陸輸血恐染病,中國總理溫家寶也表示,預防和控制愛滋病,關係民族興衰和國家存亡。
在台灣,由各項數據可看出,愛滋的防治已在進步中,而在世界各國努力下,全球防治愛滋也突飛猛進,所以今年世界愛滋日的目標,著重感染者的權益保障,但過去這部分受到汙名化影響,始終無法有太多進展。
我曾因學習的關係,有機會和感染者接觸,在初期我不敢直接發問,而且好奇對方是透過什麼途徑感染,是靜脈注射還是性行為,是異性間性行為還是同性間性行為,是自願還是非自願?不等對方敘述,我就扣了好幾頂道德帽子,這是許多人談論愛滋時的現象。
當這些道德考量出現後,就會把患者做區分,例如靜脈注射者比較需要幫助,還是血友病輸血者?母子垂直感染比較無辜,還是同性間性行為者
?把資源分配給誰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及社會善良風俗?
但後來我發覺,在病魔前病人就是病人,病毒不會因感染途徑不同而有區別,一樣侵蝕感染者免疫力,既然病毒是「平等」對待每一個病人,我們又何苦區分病人、排幫助的優先順序?
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是難事,要對人不做道德評價也很難,但應該省思道德評價從何而來,會使對方造成多大傷害?
如果能做到,或許就會發現,愛滋本身並不是罪,只是有東西在我們心中作祟。
希望今年世界愛滋日的目標,能使大家視愛滋患者是病人,讓他們只因病所苦,而不是因歧視所苦。
王主維(竹縣竹東/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