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太極池 修復成景點

 |2010.11.22
1272觀看次
字級

【本報佳冬訊】名列國家三級古蹟、有八十七年歷史的屏東縣佳冬鄉楊氏宗祠,是國內罕見有太極兩儀池的客庄建築,十五年前因道路拓寬,太極池面臨拆除命運,在楊家人奔走下才得已保留,經過年餘整修,昨天完工,並增加當代交趾陶大師郭志郎的作品。楊家代表楊紹立表示,啟用後將結合藝文活動,成為人文歷史旅遊景點。

楊氏宗祠是佳冬、內埔、車城等三十會分堂的楊氏宗親共同集資,於民國十二年依照原鄉客家風格興建,歷經四年完成。楊氏宗祠採取坐北朝南,運用傳統四合院式的客家建築模式,整體建構取前低後高的地勢型態,最特別的是正門前以紅磚砌出全國僅有太極兩儀池,象徵萬物和諧,展現出傳統建築學所注重的風水觀念與傳統之美。

縣文化處長徐芬春指出,楊氏宗祠位於佳冬鄉六根樹,是典型客家祠堂建築,保存民國十一年、台南最富盛名的彩繪大師陳玉峰真跡,這是陳玉峰出師後隔年作品,畫風瀟灑,筆法細膩,是代表當代繪畫工藝的珍寶。

楊家代表楊瞻衍說,民國八十四年因道路拓寬,楊氏宗祠正門與太極兩儀池要被拆除,家族心急如焚,向時任省議員的縣長曹啟鴻陳情,希望把美麗古蹟保留傳給後代子孫,紀念祖先來台開闢的辛勞,最後在開闢道路和保存古蹟間取得共識。

副縣長鍾佳濱表示,楊氏宗祠不敵歲月摧殘,出現殘圮景象,縣府和楊氏家族取得維修共識,整修工程得到文建會補助,總工程費兩千兩百四十萬元,楊氏子孫配合一成;施工期間,為了工程品質,光是會議、查核、督導多達三十多次,楊氏族人及公私部門共同投入,是古蹟保存很好的範例。

負責規畫設計監造的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講師吳奕德強調,該工程以「最小程度的修護」、「不做臆測性修護」為原則,保留建築物原貌,做最少的抽換,木棟架幾乎都予保留,陳玉峰原創的彩繪本已模糊,最後以「科技工法」修補,不但還原真實原貌,另增加防水和電腦監控等現代化安全措施。

佳冬鄉是屏東縣古蹟和歷史建築指定登錄最多的鄉,「楊氏宗祠也是人文藝術寶庫」,楊紹立表示,考慮啟用後在假日開放導覽參觀,與遊客分享祖先榮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