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回收市況低迷 變夕陽慘業

 |2025.05.19
73觀看次
字級
舊衣回收的分類、整理相當依賴人力。圖/黃義書

【本報台北訊】快時尚、電商市場蓬勃,舊衣回收量攀升,價格卻持續低迷。雙北舊衣回收業者說,疫情前外銷每公斤可賣3至5元,現只剩1至2元,利潤愈來愈薄,幾乎走向政府補貼,變夕陽「慘」業。

環境部表示,近年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提升,二手衣出口行情下降,加上處理舊衣成本拉高,將推動設置智慧分選設施,提高材質辨識及分選效率。

環境部推智慧分選 提高效率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統計,去年台灣舊衣回收量約8.2萬公噸,當成二手衣內外銷約3.5萬公噸,作為擦拭布及填充料約2.8萬公噸,當固體再生燃料能源化約1.4萬公噸,0.5萬公噸送焚化廠處理。

全台舊衣回收箱4816個,其中新北市環保局列管2380個,加上清潔隊收運的舊衣,2021年回收量4724公噸,去年衝上新高7798公噸。

走進新北樹林區俊英街一處鐵皮倉庫,200多坪舊衣回收廠熱氣蒸騰,上午9時許,貨車將雙北街頭回收箱的舊衣載回工廠,篩選流水線兩側6名婦人初看品質沒大問題,就放進籃子內,下一輪再細篩。領班林姓婦人在舊衣廠20多年,她說,很多衣物吊牌仍在,根本沒穿過。

72歲湯劍雄從事舊衣業逾40年,他說,40年前台灣經濟起飛,當時大陸經濟較差,台灣二手衣賣對岸很夯,「賣1貨櫃賺2個貨櫃」,近年外銷以東南亞、非洲為主,通常冬衣賣孟加拉、巴基斯坦,夏衣銷往菲律賓等國,次級品送往印度。

湯劍雄說,品質較好的舊衣賣到跳蚤市場,外銷、次級品流向細分類廠,疫情前每公斤賣3至5元,疫情時市場凍結,疫後雖漸回升,但現仍僅每公斤1至2元。

另有回收業者說,沒經分類的舊衣「原料」,賣給同業每公斤6至7元,15年前行情是每公斤15元,等於腰斬。

衣褲多為混紡材質 無法再製

資源循環署官員表示,時下衣褲多數為混紡材質,現行再生技術無法循環再製,加上二手衣出口行情走下坡, 且處理成本攀升,都是業者面臨的挑戰。為推動紡織品資源循環,除鼓勵服飾業、百貨業回收舊衣,也建議使用智慧分選設施,優化材質辨識及分選效率,也可推動纖維再生產品,如衣纖木、再生家具等,廢舊衣SRF能源化再利用也是一途。

除了產業技術與政策面的挑戰,實務回收端也面臨不少問題。有民眾缺乏公德心,把回收箱當家用垃圾桶,常見破爛內衣褲,甚至被倒廚餘,成為回收團體的大災難。宜蘭、竹市近年改以環保局資源回收車為主,街頭看不到舊衣回收箱,有民眾認為少了髒亂點,也有人嘆不便。

新竹市環保局2021年3月31日廢止「舊衣收集再利用設施管理辦法」,取消舊衣回收箱政策,除交給環保局車輛清運,民眾若有捐贈需求可自行聯繫社福團體。宜蘭縣去年輔導廠商將舊衣再利用作為輔助燃料,增加去化用途,也降低至焚化廠負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