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板橋訊】筆名「忽忽」的愛貓女作家林蔚伶,去年底在淡水河畔餵完流浪貓,徒步返家途中遭機車騎士撞傷不治,作家朱天心、寵物貓攝影達人王瓊賢等貓友,在北縣府、野崎君子文教基金會協助下,要在淡水河畔的榕堤水利地為忽忽與貓群立銅製塑像,今天舉辦動工儀式,包括忽忽的媽媽、弟弟及好友朱友心、張大春、雕塑家王秀杞、縣長周錫瑋、淡水鎮長蔡葉偉都到場。
得年四十九歲的林蔚伶,原名林岱維,又叫林維,父親林適存是筆名「南郭」的老報人,父女在文壇上皆享盛名;忽忽除傳承寫作家學,也從事影視、廣播、文學創作,參與舞台劇演出。
十年前忽忽租住淡水老街開始餵貓,前年十一月,因淡水老街有家餐廳要求鎮公所捕捉流浪貓,忽忽、朱天心等貓友邀縣長周錫瑋到淡水老街與貓友座談,說明淡水街貓都經TNR(捕捉、絕育、放回),應發展為觀光資源而非流浪貓。周錫瑋應允停止捕捉,另由縣府觀光局為淡水街貓拍攝宣導片;忽忽也製作淡水街貓地圖日記,為三十多隻街貓記錄身影。
不料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晚間,忽忽出門餵貓,徒步返家時遭一名大學生騎機車撞成重傷昏迷,五天後仍告不治,好友們認為應讓這段人、貓共處的故事繼續在淡水散發溫暖,奔走為忽忽與她照顧的貓立塑像,由名雕塑家王秀杞承製,縣府提供淡水捷運站後方榕堤石椅為設塑像處,一百五十萬元經費由野崎君子文教基金會負責。
奔走此事的王瓊賢、台灣認養地圖理事長蘇偉傑說,「忽忽與貓」戶外藝術銅像不只是紀念忽忽,而是藉由人、貓故事的主題公共藝術創作,結合淡水人文藝術、生態環境等多元特質,重塑永續人文價值、提升人道尊嚴,彰顯人與動物可和平相處、不要任意棄養寵物,並許下「愛貓、護貓」的溫暖諾言,不但使貓成為觀光資源的主角之一,也讓人、貓和平共處的佳話,繼續流傳。